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分节阅读_98

+A -A

  事实证明赵璇的确很大方,这是三千两的凭证。平安犹豫了一下,让人取了一千两出来。

  将近一百斤的东西,平安和有泰一人分了一半,扛着去粮店买了几千斤粮,又去布庄定做了一千套粗布衣裳,最后去了鞋店,将城里的鞋子一扫而空。这些东西全都让店家派人送去了州衙门口。

  即便如此,提出来的钱还是剩下大半。两人扛着银子来到衙门门口时,这里已经堆满了粮食,有不少百姓都在围观,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州衙门口垒了临时的大灶,上面架着大铁锅。平日里施给城外难民的粥就是在这里煮出来,然后再送过去的。若是有善心的富户施粥,也是借用这些大灶。

  平安就是来借用这几口大灶的。

  他弄出来的动静太大,衙门里的人自然被惊动,所以开口要求借用大灶时,所有人都知道他是要干什么了。万州知州还亲自出来,十分亲切的跟平安说话。

  流民聚在万州的时间不短,这里还属于京畿路,天子脚下,若是传进京城里,他这个知州也就到头了。所以每天都战战兢兢。现在听说平安买了那么多粮食要施粥,自然要赶快来看看。

  平安对这位知州没什么好脸色。城外的灾民一天喝两顿粥,而且是那种汤清得可以照见人影的稀粥。可是城里看上去却丝毫不受影响,粮店里竟然可以买到几千斤粮食!

  要说里头没有猫腻,连有泰都不信。

  安顿好住处的工匠这时候也陆续来了,开火煮饭。让所有人惊奇的是,他们煮出来的,竟然是白花花的大米饭,而不是粥!

  煮好的饭被陆陆续续抬出城外,分发给灾民们。听说这顿吃的是白米饭,所有人都迫不及待的爬起来排队——这么多天都是这样过来的,大家早就习惯了。

  而且还有各自的领头人在旁边维持秩序,所以并不算乱。

  平安站在城墙上看了一会儿,心中有些满意。逃难的时候都还能维持秩序,这些人应该是可用的。

  他转头对站在旁边的知州道,“大人,若我能替大人解决这些流民,大人是否愿意将赈灾的粮食都分发给他们?”

  “这……”知州有些肉痛,“总要留下些备用,万一又有其他流民来了呢?况且这眼看就要入冬……”

  “大人莫欺我年轻。”平安皮笑肉不笑的道,“入冬之后便会有心的赈灾粮发下来。即便没有,你也可以上折子去求——”他淡淡的瞥了知州一眼,“大人,不是自己的东西非要拿着,可是会烫手的。还请大人三思。”

  知州能在京畿路掌管一州之地,自然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他知道平安是从宫里出来的,要去秦州。虽然具体怎么回事不清楚,但平安年纪轻轻就能出来办差,肯定是上头有人。所以虽然有些不甘,最后还是捏着鼻子答应了。

  “大人果然勤政爱民,万州流民安置得当,想来陛下知道了,也会高兴。”平安对他的识趣很满意。

  之前跟平安说话的中年人叫蔡大年。之前等得难受,他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去找其他几个领头人说了平安的意思,但大部分人都不信他。但蔡大年不知道为什么,却始终觉得那位小爷不像是会骗人的。也许是平安跟他说话时的语气太平静,太笃定。

  现在白米饭真的送来了,蔡大年心中不由激动起来。

  他直觉的认为平安是要给他们指一条活路,一边让大家排队领饭,一边打定主意,要跟着平安走了。

  吃饭的时候其他几位领头人过来跟蔡大年商量了一下,都愿意去看看平安要说什么。

  等到所有人都吃完了饭,满足的躺在地上晒太阳时,平安准时出现在了小山包上,身后跟着的是弓箭厂的领导班子所有人。既然做出了决定,当然需要其他人一起参与。

  等人到齐了,平安开门见山的道,“我这里有个差事,要费苦力的。而且不是在这里,是在秦州你们可有愿意跟我一起去的?”

  “管饭吗?”有人问。

  平安笑了,“既然是要卖力气的活儿,饭自然是管饱。不光管饭,还有工钱拿。”

  “可是我们家人都在这里……”又有人说。

  “家人也可以带过去。或者你们不放心,也可以自己过去安顿好了,再将家人接过去。到时候我会统一安排,不会让他们自己上路。”平安道。

  齐鸣孙德四人在平安身后面面相觑。他们都明白平安是要这些流民去做什么了。弓箭厂不可能只有这不到一百人支撑,总要招收工人。原本定下的是到了秦州再招,现在看来,平安却是打算招收这一批流民了。

  路上招人,自然要多耗费一大笔钱,安家费和路费都要给,到了那边还要给这些人准备住处,显然十分麻烦。但平安分明是打算自己出这笔钱,四人对看了一会儿,没有人开口反对。

  这时几个领头人的问题问得也差不多了,都说要回去商量一下,看看哪些愿意去哪些不愿意。

  平安很理解。故土难离,总有些人无论怎样艰难,都始终不愿意离开家乡,这样的人他也不喜欢强求。于是他又告诉了大家另一个好消息:万州府打算将赈灾粮发到每个人手上。愿意跟着他也可以,不愿意的,自己回家去也行。

  听闻这样的好消息,所有人脸上都露出振奋的很色。

  这是一个坚韧的民族。即便是在这样艰苦的时候,他们脸上都还带着对未来的期盼和憧憬。其实老百姓的要求很低,也很容易满足。可即便是这样小小的要求,也经常得不到满足,过得水深火热。

  平安的心中忽然滚烫起来。

  他曾经不止一次怀疑过自己要做的事情是不是正确,直到这一刻,他才终于能够给与自己肯定的答案,他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也都是值得的!因为这能够让更多的人过上更富足的生活,不会再因为一场天灾人祸,就必须背井离乡四处游荡,求一口吃食。

  这一刻平安忽然懂得了一句以前他每每读到就颇有感触,但始终觉得欠缺了一点什么的话:虽千万人,吾往矣!

  接下来的事情很顺利。这些流民能够离开家乡出来,就是为了求一条活路。故土虽然难离,但若是能生活得更好,离开家乡也没什么。虽然也有一部分人不愿意跟着平安离开,但更多人却决定跟着他。反正连家小都能接过去,家安在哪里不是一样的?

  不过大部分人还是决定先去探探路,若是靠谱,再将家人接过去。

  最后几个领头的人一商量,索性就留下一批人在这里照拂家人,等到大家过去安顿好了,再统一把人接过去,也不会误了平安的事。

  平安听到他们这么说时,不由一呆。他没想到自己释放了善意之后,那么快就收到了这些人的回馈。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却意义重大,说明这些人是真的在替平安,也替他们自己的未来着想了。

  平安看着知州将赈灾粮食发下去,自己则私底下拿出了二百两银子,让这些人将家里人安顿好,然后就轻轻松松带着收拢的两百多流民上路了。这些人都是青状,到了地方简单培训一番,便可以上岗了。

  唯一麻烦的是,因为这么多人只能步行,所以路上的花费的时间多出了接近一倍。好在过了万州,路途已经去了一半,这点时间平安还耗费得起。

  他站在车辕上,转头看着后面排着队,穿着新衣裳新鞋,风貌一新的队伍,心中踌躇满志。

  几百人的队伍排列整齐的行走在官道上,时不时吼上一首歌,让沿途的人都忍不住好奇围观。这种时候,流民们便会昂首挺胸,满脸自豪的从这些人面前走过。

  接下来的路上偶尔遇到小股流民,平安便将愿意跟着自己走的人收拢起来。等到达秦州的时候,队伍的人数已经突破了三百。

  工匠们一开始坐在马车上,后来也下去跟大家一起走路。平日里做的也是体力活,倒也不觉得多累,反而跟流民们打成一片,关系更加亲近。将来要一起共事,想来不会有问题。

  因为皇城司那边早就递了消息过来,所以秦州府已经准备好了接待工作,他们的住处都安排好了。甚至连厂房选址都定下来了几个,等平安过来挑一挑,就能开工了。

  所以在别人休息的时候,平安还得打起精神来应付这些。倒是齐鸣孙德四人,明明也累成狗,但不管平安去做什么,都非要跟着,好像生怕平安得了什么好处似的。让平安好气又好笑。

  他爽快将手里的工作分出去,自己立刻就轻松了许多。反正这样的小事,一时半会儿还不能动摇他的地位,平安也没什么可担心的。

  地址挑好之后,厂房建设工作也由秦州府这边负责。平安这才歇了下来,除了偶尔要去催一催进度之外,别的就没什么事了。平安终于得以休息,埋头睡了好几天时间,才觉得耗光了的精神补回来了一些。

  倒是齐鸣等四人每天依旧打起精神,早出晚归,也不知道在忙什么。平安也不问,只当是不知道。所以一开始四人还避着他,后来索性光明正大的出门去了。

  小全见状担忧不已。

  因为他跟平安认识,而且自觉是“自己人”,所以倒没有动其他的心思,一心一意帮平安的忙。见四人各怀心思,而且如此明目张胆,自然忧心忡忡,问平安,“你难道就不管管他们?”

  “这是能管得来的?”平安无奈,“不让他们明着来,也会私底下去做的。所以还不如放在自己眼皮底下。”

  因为路上实在是太辛苦,大家又坐在同一辆马车里,所以这四个人始终没有机会折腾什么。恐怕心理早就已经着急不已了,现在到了地方,再不让他们行动,岂不是要把人憋死?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这些人不动起来,平安怎么能摸清楚他们背后都是什么人,又要怎么对付他们?

  或许这些人都忘记了,他可是做过两年皇城司提举,并且亲自将皇城司打造成如今这个样子的。再加上平安当初就对这边的事情十分在意,所以皇城司西北路的负责人,正是钱成。

  老下属办事平安当然是放心的。表面上看他是对那四个人不闻不问,其实对方去了哪里,见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无巨细都会有人将消息送过来。

  只是平安暂时没腾出手来处置他们罢了。毕竟现在弓箭厂百废待兴,太需要人来做事了。这四个人不管各自目的是什么,但总归离不开弓箭厂,首先得配合着将这个摊子支起来。既然他们愿意出力,平安又岂会不愿意?

  大局尽在掌控,自然也就不需要对这些事忧心了。

  因为计划得当,人手充足,所以很快弓箭厂的厂房就建起来了。晾了一段时间,平安便领着工匠们搬了进去,将家伙事掏出来,便可以开工了!

  手工作业及就是这么方便,少量的工具每个人自带就可以了,所以准备工作少得可怜。

  熙平十九年十月中旬,兵仗局弓箭司秦州弓箭厂正式成立。

  这是完全按照平安的设想建立起来的工厂,跟之前的皇城司感觉还不一样,所以平安每每看着工厂,都觉得无比满足。

  虽然工厂已经开工了,但实际上却还没有全部建成,正在加班加点的赶建住宿区。毕竟将来要将工人们的家人都接来的话,需要的地方就比较多。平安特地将地址选在城外,有足够宽敞的地方来给他们扩张。

  因为有详细的流程,又有人手把手的教导,所以进入十一月之后,新来的工人们便都已经能够上手,做出来的东西虽然没有那么精细,但全部都是合格的。

  从这一天起,弓箭厂的产量呈爆发式增长,让原本担忧产量的人都不由舒展了眉头。

  人一放松下来,就难免会有些别的心思。

  齐鸣等四人来的时候都是带着任务的,到了这里那么长时间,一直在忙弓箭厂的事情,根本腾不出时间,这会儿自然蠢蠢欲动,不打算再拖下去了。

  而实际上,平安也正等着他们动手,自己好有充足的理由将这些人都踢回京城去。

  第94章清理门户好办事

  平安手里已经拿到了足够的证据。

  在这四个人之中,最为活跃的,竟然是那个不声不响的王顺子。

  他在冶铁和锻造方面有能力,所以弓箭厂所使用的铁,全部都是他去挑选的。这样一来,势必要经常出去,跟外面的人交流。既有专业技能又能自由活动,是平安觉得最棘手的一个。本来还祈祷他不要那么快有异动,却没想到第一个就是他。

  不希望归不希望,既然他已经动了,平安自然也不会姑息。否则倒霉的就会变成自己了。

  摊开皇城司那边送来的资料,平安觉得这个王顺子做的事情有点儿特别。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针对的,好像并不是弓箭厂,而是秦州这些大大小小的铁矿。

  自从到了这里之后,他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跟这些铁矿的主人来往了。表面上看似乎找不出问题,毕竟他本来负责的也是这方面的工作,但细细分析,就能看出来其中的奇妙之处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分节阅读_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