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享受下等人(即平民百姓)的供奉,统治蹂躏下等人,其实是为了下等人好是为了让这些下等人磨炼心性,历经劫难后下辈子去做上等人。就算运气不好做不到上等人也没关系,至少能为下辈子修个福缘,让下辈子过的比这辈子舒适这是一种轮回,谁都逃不掉的,大家都轮的到。所以也别反抗了,该被蹂躏就去被蹂躏,该奉献财物你就奉献财物,谁被蹂躏的狠,谁奉献的财物多,谁下辈子就能得了好报要是敢反抗,那不仅这辈子会被鞭打、断手、断足、砍头凌迟的,死了都得下十八层地狱受尽折磨,而且还是永世不得翻身,根本别指望下辈子。
瞧人家这教义编的,只要是统治阶级他都喜欢不是。所以各个国王都把释迦摩尼捧到了天上,让释迦摩尼大力宣扬教义,广泛传教,这才使得佛教取代了婆罗门教,成为天竺的国教。而释迦摩尼自己呢,也扶摇直上,要身份有身份,要地位有地位,简称要啥有啥而就因为这层因果,释迦摩尼所属的释迦部族,也成为了天竺的天潢贵胄,全都是宣扬佛教的死忠。
神奇骗子释迦摩尼死后,天竺佛教的教义不断在那些所谓佛徒们的完善进化下,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体系,成为了统治阶级奴化人民的有利工具。而天竺的历史体系完全被佛教体系渗透,整个史料类的东西都变成了神话故事。若天竺的诸位国王真的那么神通广大,那么法力无边的话,早都统治地球,君临宇宙了。又怎么会先被大食打的几乎亡国灭种,后被区区英国统治近百年呢?由此可见,其国其史,就没一句真话啊
佛教被引入中原是汉朝时候的事儿,先是从西域胡商哪儿传,一路传到了中原腹地。但是直到唐朝初年,佛教的地位也还不高,虽然有些号称高僧的人物,但总体来说还没有越儒道两家的本事。一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一家独大,佛教没机会大力展。二来当时传入中原的佛教文化并没有系统化的分类。之类的东西注解偏疏不全,大家认知度不高。三来战乱不断,活下去都成问题,谁还有心情伺候佛爷?
若说真正让佛教扎根入主的罪魁祸,当属玄奘唐初百废待兴,人心思定。这货就号称去西天取经,结果在天竺留学经年后,系统化的学习了佛教思想理念,深明佛教教义后,背着大量经书回唐。
结果跟李大帝几番长谈之后,勾起了李大帝的兴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系统化的佛教理念在中原大地成型了,而佛教在有唐一朝,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展期。
佛教跟道教之间,从汉朝起就针锋相对,水火不容,这恩怨一牵扯就牵扯远了。
如今李淳风身为大唐太史令,本土道教的巨头之这是何等的精明,立马就嗅出了危机。所以才会有与玄奘激辩事儿生。
可本土道教,呃……如今还不能称之为教,只能称之为道家。从整体上来讲就有点儿让人恨铁不成钢了。
先不说别的,就说说道家的核心思想——“出世”简单点儿说就是逃里尘世。“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人人各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你说那个统治阶级会喜欢这样的思想?为什么要成为皇帝?还不是就为了万人之上的权利,和享受这种权利带来的快感?可到了道家手里,没了全没了大家都老死不相往来了,你统治谁去?相对于佛教的教义,哪个更能让统治阶层喜欢,自然不言而喻。
其次,佛教已经有了自己相对完整的体系,谎话说一万遍都能成真理,更别说已经展了几百年,吹牛都吹成本能的佛教了。可道家呢?说难听点儿,如今还真没啥完整的体系。道士们各自为阵,你炼你的丹,我练我的气,各个都往所谓名山大川这种没人的地方跑,还生怕被人找着。你说这各忙各的,都求的是自己的长生得道,你说谁有工夫去啥体系什么的?道书最早集结成“藏”的,是在唐开元年间。那时候佛教势大,道门凋零,若是再无举措的话,怕是就此绝了道统,所以道士们才开始编纂《开元道藏》。可惜,咱华夏人吹牛的本事没印度阿三厉害,想吹却不知道怎么吹,所以还是落了下风。
最后,群众基础。佛教讲究的是大开方便之门,有文化,没文化,不管是干啥的,只要入教,那都能修行。哪怕是个屠夫,都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教的教义本就是针对社会底层人士们去的。)可道家呢?讲究法传有缘。一个老道能收上五六个徒弟的,那都属于高产有的老道一辈子也不见得能传一个徒弟。你说,这个怎么比?
如今这情况,如同一个大学本科骗子专业毕业的,跟一个幼儿园都没毕业的比怎么骗人。加上玄奘和尚那可是号称能舌灿莲花的主儿,当年在天竺的时候,用外语都能给当地和尚说蔫了的,更别说回唐之后,使用母语了不是。人家李淳风能跟玄奘和尚激辩,仅仅是只落下风,那都是了不起的本事换了我,冒冒失失上去,估计两句话一说就撞墙死去了。
一个人闷头在房间里踱步,虽然答应了袁天罡跟李淳风,但是这活儿他不是我擅长的,怎么干还真没套路。这咋办呢?篡改道家教义,编纂道家体系?这不扯蛋么《封神榜》、《西游记》熟,这个算道家体系不?切来还是得想点儿下三路的招数了
“笃笃笃”三声敲门后镜元规规矩矩端着个托盘进来冲我说道:“师叔祖,您的晚斋。”托盘上放着一碗素面,两样素菜。
连续两天不吃肉?这不是直接要我的命嘛
“你还没吃吧?”我看看镜元问道。
“等伺候了师叔祖你吃完,我就去吃”镜元如今可能很迷茫,眼前这个家伙之前还是师兄,咋转身就变成师叔祖了呢?
“这碗面你吃了”我挥挥手笑道:“师叔祖晚上要好好补补周天元气,你就不用伺候了”
“这……”镜元很纳闷,这师叔祖又要闹啥花花?
“别这啊那的赶紧给面端去吃了,晚上不准来打扰我”端起师叔祖的架子,皱眉挥手道。
“是”镜元委屈的下去了。
没办法,先委屈委屈你子,我挠挠头,两下就给身上这身御赐的道袍扒拉干净,然后给自己那身普通道袍穿上。开门看看左右无人,跑院子里搬了把梯子,然后爬墙头上四处看了半天,总算找到了当初进来的那扇偏门。很好不远,嘿嘿,啥事儿都等我出去吃点儿喝点儿祭奠了五脏庙再说
累死我了赶紧完,去吃晚饭。
正文第一百二十四章清修(四)
更新时间:201142412:49:23本章字数:7769
第一百二十四章清修(四)
从梯子上下来,瞄准方向,开始朝外走。
嘿,你说这修房子的人可恨,你就不能弄成四四方方一条直路么?怎么就走走一堵墙,走走一间院子的
还好老君观地方大,道士少,加上又是晚餐时间,否则还不得被人家抓个正着?
一路东转西转的,两下就已经晕了。这会儿连北在哪儿都找不到了,恨的牙痒痒,这连回去吃素面的路都找不到了。
走走,突然看见一个院子里有人影晃动,不错,总算抓到个活的了,咱认命了,让人领回去吃素面吧。连走到这里的理由我都想好了——梦游跟当初游到新罗去一样,又游了一回
走到院子门口探头一望,咦——小丫头,还是个宫女?老君观里还有女的?转头拍自己一巴掌,晋阳公主可住在这儿,有个宫女啥的伺候有什么稀奇。
刚想换个院子碰碰运气,这夜幕初临的,贸贸然冲了人家姑娘家的院子他不合适。
结果刚转身要走,就听见院子里有开门的声音,然后就听宫女说道:“公主,您怎么出来了。”
“屋子里闷气的很,出来转转”李明达有些稚嫩的声音轻轻说道。
“公主,您可是不舒服了?青儿去给你拿药”还是那个宫女的声音,原来名字叫青儿。
“不是不舒服,今儿这夏天热的早,待了屋里热闷的。”李明达不以为意的说道。
“那我去给公主泡上一壶银杏茶吧,晋王殿下关照了,您要常喝。”青儿又说道。
“也好”李明达应了一声。
脚步声传来,我心虚的往旁边树后面一钻,躲了再讲。否则万一那个宫女嚎上一嗓子,今儿就热闹了。我臭了名声没啥,连累了李明达这个小丫头就惨了
瞄着看看,嗯,小宫女走了。赶紧树下蹿出来,打算撤离现场。
结果刚想跑,就听见李明达的声音:“扶风侯这是打算去哪儿啊?”
啊?被发现了?
我错愕的转头看看,发现李明达正站在院子门口,一脸好笑的表情。
“你是怎么发现我的?”太神奇了,我应该没发出啥声音吧。惊讶过头,又忘了行礼了。
“呵呵”李明达没说话,笑着指指地上。
低头一看,哦明白了,影子李明达肯定是刚才出门的时候看到我的影子了而那个小宫女因为站位关系,反而没看见。
嚯这小丫头胆子大,居然不动声色,而且还敢让那个什么青儿离开?
“公主殿下托大了,若我是坏人,公主殿下岂不是就危险了”摇摇头,看看李明达说道:“你是个小姑娘,下次看到这情况,立马大喊一声,更不可让自己孤身一人,这是基本的防卫意识。”
李明达眼睛都睁大了,看看我问道:“你以为我会没防备?”
我看看左右上下,就我跟她俩人,一个十一二的丫头,再防备能防备到哪儿去?
“呵呵”李明达看看我的样子居然笑了,收在云袖中的一只小手探了出来。
妈呀,这丫头手里居然握着一把明晃晃的匕首
“这是父皇让工部为我特制的匕首,用的可是扶风侯你献的煅烧秘术。”小丫头笑眯眯的看看我,手腕子晃了晃,匕首居然在她手里来回打了两个旋,一看就是练过的
太可怕了李大帝家的血统太可怕了,这么个小丫头居然也敢玩儿刀子
“公主殿下厉害佩服佩服”赶紧抱拳行礼:“那啥,要没我啥事儿我就先走了公主殿下早点儿歇着”
“不急青儿泡茶回来还要一会儿,扶风侯不打算解释一下为何夜闯我的寝院?”李明达小手往袖子里一收,等再伸出来的时候,匕首居然不见了
“呃……”一头冷汗,这个貌似一定要解释的,算了,实话实说吧:“其实,我晚饭没吃,饿了想出去找些吃食,结果转迷路了”挠挠头不好意思的说道:“不是故意要闯了公主您这儿来的”
李明达听我说完,捂着嘴乐了:“久闻扶风侯是个不认道儿的,今儿倒是第一次见着。”
“嘿嘿”我摊摊手,自嘲道:“是啊,这么大个人,居然是个不认道儿的,我自己也觉得怪丢人的。”
李明达笑着摇摇头:“人无完人,老天爷既然给了你满腹才华,别的地方自然会薄弱些。若只是不认路的话,倒也算不上什么。”
瞧这皇家教养,不服不行看人家十来岁小姑娘讲的这话,见识就是不一般啊
“扶风侯觉得这观里的斋菜不对胃口?”李明达见我不语,以为我有些尴尬,所以微笑着岔开了话题。
我左右看看,反正没人,也不怕丢人,苦着脸说道:“我就一粗人,这没酒没肉的日子,等于要我的命啊连吃了两天素,我感觉自己都快变成青菜了”
“哈哈哈哈”李明达先是一愣,然后笑的花枝乱坠。一手扶墙,一手扶腰,直冲我摇头:“都说扶风侯豪气直爽,果然名不虚传,敢在老君观里说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