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A -A

  1966年,乔治*哈里森和妻子一道去了印度,学习了西塔琴。同时他也带领披头士的其他人员开始涉足印度佛教,开始向一位印度瑜珈大师马赫施*友吉学习冥想术。所以,这段时间,他们的兴趣也正在向东方神秘主义转移。而他们似乎突然发现,1967年的中国,比之印度,显得更为神秘,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比之印度也毫不逊色。

  邓丽君只好微笑地点头,她如今只是一个不足14岁的女孩子,她还不会说谎,也不会说那些虚伪的场面话。

  唱片继续转动着,不知不觉地到了最后一首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听着听着,约翰*列侬突然神情严峻起来,他似乎有些激动地说:“密斯邓,这首歌曲是唱给妈妈的吗?”

  “是啊,唐嘲先生说,这首歌曲讲述一个长期在外奔波的女孩子,她回到家乡,看见自己已经渐渐变老的母亲,心中所流露出的那份真挚的情感。这种情感中包含着心疼、眷恋、感激和一点点自责……”邓丽君解释道。

  “邓,你能不能把这首歌的歌词翻译成英文说出来?”约翰*列侬盯着邓丽君,有点焦急地说:“邓,这对我很重要。”

  “啊。”邓丽君看见他那由于渴望而变得激动的眼神,暗暗吃了一惊。她把歌词在脑海里整理了一遍,然后慢慢地用英语一句一句地翻译了出来。

  “噢,太好了!”约翰*列侬突然从椅子上蹦了起来,找出纸和笔,飞快地写了起来。一会儿,他把自己刚刚创作的歌曲交给保罗*麦卡特尼说:“伙计,看看吧,这首歌曲怎样?”

  “《天堂的妈妈和遥远的爸爸》?”保罗麦卡特尼吃了一惊,他知道,列侬的的父亲,阿尔弗雷德*列侬是一名海员,绝大多数时候在船上渡过。列侬出生时父亲不在家中,数月后才上岸见到自己的儿子,然后再次匆匆离去。母亲朱丽娅*列侬住在一个叫“便士港”的地方,那是利物浦的贫民区。朱丽娅单独照顾孩子负担很重,她只能求助于她的姐姐和姐夫乔治史丹利。于是,幼小的列侬由“便士港”搬到了“草莓地”,那是利物浦相对富裕的街区。在这里渡过了他的童年时光,并一直由姨妈抚养成人。姨妈和乔治姨夫给了他舒适的生活,他们像他的父母一样,他感激并且深爱他们。但他永远无法抚平被亲生父母离弃的伤痛。列侬无数次这样对自己说。本已消失的父亲在列侬快两岁时回到英国,试图挽回他和朱丽娅那已经名存实亡的婚姻。而此时朱丽娅已和别人同居,她断然拒绝了阿尔弗雷德。1946年,阿尔弗雷德再次回来,这一次他想要回自己的儿子。在一场激烈的争吵后,阿尔弗雷德和朱丽娅让小约翰自己选择。当别的孩子在选择苹果和巧克力时,不满六岁的却要选择父亲和母亲。惊恐万分的他一开始选择了父亲,但最后还是和母亲一起回到了姨妈家。后来,在列侬18岁那一年,母亲因为车祸永远地离开了他……

  保罗*麦卡特尼知道列侬现在感情爆发了,他把自己对父母的那种复杂矛盾的感情第一次这样地爆发出来了。他知道,往往列侬一挥而就的作品就是能够成为经典的作品,细细一看,果然如此。

  这时,林格*斯塔尔和乔治哈里森都围了过去。他们好像很久没有看见过列侬这样写歌了。看着歌曲,他们各个神情专注,默默地唱了起来,他们的激情仿佛在一瞬间都回来了。

  摸r,(妈妈)

  。。,(你拥有过我)

  b。。r。。(我却没有拥有过你)

  。(你却不要我了)

  。,(所以我)

  。。。。。(我要跟你说)

  b,(再见了)

  b(再见)

  r,(爸爸)

  。。,(你抛弃了我)

  b。。r。。(但我从未离开过你)

  。。,(我需要你)

  。’。。(你却不需要我)

  。,(所以我)

  。。。。。(我想要跟你说)

  b,(再见了)

  b(再见)

  。’。(妈妈,不要离开我)

  。(爸爸,回家吧)

  。。

  。

  。。

  。

  。。

  。

  。’。

  。

  。

  ……

  其他的三个在动情地唱歌,列侬却直瞪瞪地看着邓丽君。良久,他才怔怔地说:“邓,谢谢你和你的歌曲!你让我一下子就找到了灵感。”

  “哦,朋友之间不要那么客气,这样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再说,你本来就是非凡的艺术家,没有我和我的那些歌曲,你一样会在不久的将来写出这首传世经典的歌曲!”邓丽君谦逊地说。

  “噢,朋友?噢,卖糕的,你说我是你的朋友?”列侬笑了,神情有点奇怪,让人有些看不懂。

  邓丽君脸一红,轻声地说:“我……也许我不配做你的朋友,你……你是国际大歌星,而我……”

  “不!不!不!”列侬着急地语无伦次地、支支吾吾地说:“噢,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发誓。国际大歌星?见鬼去吧。呵呵,我曾经是一个贫民窟的孩子,父母都相继离我而去……我可以说是一个孤儿。其实这次见到你,我就有一种非常奇异的感觉。噢,我发现我真的非常需要一个妹妹,像你这样的。噢,我从小就羡慕别人都有弟弟妹妹,而我却没有。天啊!邓,你太可爱了,你愿意做我的妹妹吗?我是真心的……”

  “做你的妹妹?”年轻的邓丽君一时慌神了,她没有想到列侬会有这种想法。要知道,披头士和列侬对于邓丽君来说,他们就像是一个不可能触及的梦。她慌乱之中英语和中文一并说了出来:“你是说,我们结拜(激b)?”

  (bp;列侬一愣,他迷茫地说:“激b?激b是什么?”

  “激b?什么激b?”其他几个披头士也都过来了。

  ://bp;二百零三结拜(上)

  邓丽君在香港的几个月里长期和洪金宝、成龙他们几个在一起。提供://。在课余时间,他们经常讲一些关于江湖上的事情。这“结拜”的故事更是讲得有声有色。加上当前香港的演艺圈都流行结拜,所以邓丽君他们几个悄悄地结拜了,她们就是“唐朝四姐妹”,而邓丽君就是四姐妹的老大。

  邓丽君她们都还年幼,对于结拜,并没有什么高尚和伟大的理由,她们只是觉得结拜挺好玩的。所以,现在在列侬的催促下,她慌不择言地说出了激b这个词汇。对于这几个西方人的追问,邓丽君只好耐心地解释:“在中国,激b就是把几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变成兄弟姐妹的一种仪式。只有激b了,他们才能成为‘异姓兄弟’或者‘异姓姐妹’。”

  “太奇妙了!中国的一个仪式就能把几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变成兄弟姐妹?”列侬眼睛里流露出兴奋的光芒。他是独生子,从小他就希望自己有很多兄弟姐妹。而现在,这个梦想似乎可以实现了。

  浪漫的列侬多多少少还保留着一种儿童般纯真。

  保罗*麦卡特尼摇头道:“不可能!一个仪式怎么就可以把几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变为兄弟姐妹,变为一家人呢?荒谬!我觉得……不可信!”

  邓丽君微笑说:“能不能成为兄弟姐妹,这还要讲求‘缘分玉’。这玉就好像列侬第一次看见我,就觉得有种莫名其妙的亲切感。而我,看见鼎鼎大名的你们几个,也不觉得有多长的距离,我对你们也有一种格外的亲切感。在中国,这就叫缘分。只有有缘分的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才会自觉地结拜,他们才能在结拜之后,成为真正的兄弟姐妹……”

  披头士四人听得懵懵懂懂的,但是这种新奇的观点让他们产生了一种神秘的好奇感,毕竟他们几个也都是20出头的小伙子。对于一些新奇的事物,他们都想尝试。特别是现阶段,神秘的中国人唐嘲所创造的奇迹使一些欧美人士对那遥远的、神秘的中国更是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好奇感。

  “关于激b的最经典的故事就是‘桃园结义’,这是中国一部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所讲述的故事,当然中国历史上也确实有这回事。”说着说着,邓丽君仿佛一下子成了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士了,她有些卖弄地向几个不了解中国的人开始讲述这个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刘’的中国皇族落魄子弟,在街上遇到了一个叫‘关’的在逃犯,而后又遇到一个叫‘张’的屠夫,他们三个人都有远大的抱负,更有一身的本领,而且都有着共同的志趣。他们偶然相遇了,他们三人之间产生了莫名其妙的亲切感,于是他们在张屠夫家里的一片桃林下结拜了。从此这三个人就成了三个比亲兄弟还亲的三个异姓兄弟了。”

  “不可思议。”列侬摇头说。

  “难以置信!一个皇族子弟怎么会可能和在逃犯、屠夫这样的人混在一起呢?他们怎么会志趣相投呢?他们之间的地位和修养实在相差太大了。”保罗麦卡特尼发表自己的疑问了:“邓,这真是中国历史所记载的事件?”

  于是,邓丽君花了两个多小时,把《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千里走单骑”、“长坂坡”、“华容道”、“走麦城”和“火烧连营”等这些三兄弟间的故事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幸好,邓丽君小姐在黄霑等人的“提高个人修养素质”教育的要求下,苦读了四大名著和唐诗宋词。不然的话,13岁多的她那里说得那么精彩?

  下载

  这1000多年前的中国古老的故事,从一个小女孩口中娓娓道来,里面波澜起伏的情节和那些朋友间肝胆相照,同生共死,患难与共的事迹,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四个优秀的年轻人。他们在1966年接受了印度文化,而现在他们从邓丽君的故事中一下子就接受了古老的中国文化。

  “噢,我们激b吧!伙计们,我不想再犹豫了,我一刻时间也不想耽误了。卖糕的,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这一年来,我们披头士内部出现了很多不愉快,这是我不想看到的。布莱恩艾普斯坦生前就很担忧我们的未来……”认真地听邓丽君讲完故事,列侬动情地说。

  保罗*麦卡特尼也叹息一声道:“自从1966年旧金山演唱会之后,我们已经有一年多时间没有开过演唱会了。从去年年底开始,我们分开的时间越来越多,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在录音棚而不像以前总是在路上。我们不再把创作、演出、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剽窃天下 第13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