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讲
还丹的作用〇再说大小周天〇坎禽文请幸笫十八〇元会运世是什么〇衰老是头脑〇丹田的问题〇神气坎离会于中黄
第六十一讲
神归气穴坎离交〇隔阴多半会迷〇神不迷身混沌〇自身阴阳交〇真种是什么
第六十二讲
春困的现象〇混沌境中〇养气以归根〇性与情交会〇牲情文会章笫二十四
第六十三讲
气血影响性情〇神凝气住就结丹〇坎离交回乾坤〇配合日月行度修行
第六十四讲
生命中阴遮住阳〇一阳回转须小心〇汞是念铅是气〇玉液还丹如何吞
第六十五讲
认识阳气上升〇坎禽文媾幸笫十八^…段起
〇卦变引导炼丹〇上弦下弦的启示〇天道顺行地气逆行
第六十六讲
纳甲的法则〇逆流而上的修行〇小周天与月亮〇水如何生于火〇阴阳天天轮转
第六十七讲
阳如何发生〇历法与正朔〇你会昏沉吗〇天体变化影响人
第六十八讲
静极的现象〇潜龙勿用〇闭关温养〇开口神气散〇
丹经的乱象
第六十九讲
阴阳循环的过程〇不要怕阴境界〇群龙无首最好〇按部就班九转还丹〇丹道先养性〇性命归元章第二十〇养性即修命
第七十讲
延长生命的电源〇和尚变道士〇魏祖与六祖〇神室元精〇三种气0魂为阳为木魄为阴为金〇个性非本性
第七十一讲
了命先立命〇魂魄与日月〇偷盗天地精华
第七十二讲
阴阳的变化1#〇元神元炁元精性〇脉轮
(bp;似电缆〇祖窍在哪里〇丘长春的《青天歌》〇认清主与臣〇不动不摇
第七十三讲
宇宙间有静吗〇认清情来归性〇专一就是静〇乾动―坤顺的变化〇玉液还丹后怎么办
第七十四讲
元神之根^坤元资生〇什么是九转七返〇千变万化皆水火
第七十五讲
大丹的基础〇虚无不是虚空〇来自虚无的先天一炁〇混沌昏沉鸿濛〇先天真一之水来了该如何〇性与情合身心一片
第七十六讲
真一之炁如何发起〇神与气的交会〇气不住怎么办〇结丹后下一步〇混沌境界在何处
第七十七讲
混沌境界须多久〇筑基结丹再养胎〇长养圣胎的变化〇意生身成就了〇进一步再造乾坤〇魔来了
第七十八讲
二炁感化幸笫二十一〇水火既济的修法〇日月精华如何釆〇人体的日月水火作用〇修道的老蚌〇有情无情皆感应〇结合日光月精于体内
第七十九讲
关鍵三圭幸笫工屮工〇内三宝外三宝〇三宝不漏存元神〇无位真人元关一窍〇修道的秘诀〇用功的方法〇练习回转
第八十讲
三宝关闭之后〇真人的优游〇再说无念〇专一是什么状况〇变年轻漂亮了〇真正结丹了〇身体整个变化〇结丹有了真神通
宋儒朱熹化名邹诉注参同契是大笑话昔年为讲此书亦一大笑话刘雨虹翻旧稿整理又一笑话仙佛不可见不可知是一大笑话要我衰老之年校阅此书岂不笑话生。不知所来死不知所去更是笑话姑且留待高明者自有慧目看清楚即是
戊子腊月杪南怀瑾
少爻焚诱^^和浒“裏
穴久象4’有暮,^较看叻管令‘1
出版说明
这本书是南师怀瑾先生讲解《参同契》的记录,时为一九八三年在台北十方书院。
《参同契》一书,自来被认系丹经之鼻祖,是彻底转变肉体生命的修炼宝典。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真正的生命科学了。
作者乃东汉时期的魏伯阳真人(约公元一〇〇年一?〉,距今已一千八百年了。魏真人出身浙江上虞官宦望族之家,不喜仕途而爱好修道,后人神仙之列,并将修炼经验写出这本《参同契》,当时佛法尚未传入中国。
清朝初年,有道家北宗龙门派道士朱云阳,因早年由此书入门,又三山五岳遍参诸方后修炼有成,再穷十年之功,注释《参同契》,于康熙八年己酉(一六六九年〉刻版印行,书名为《参同契阐幽》。此书一扫千多年来对《参同契》的错解、邪见与误导,而正视听。此次课程所采用的书本,即自由出版社所印的这本书。
唯读《参同契》犹如读天书,即如云阳真人这本阐幽,亦为三百多年前的古典文章,加以一般人对《易经》、阴阳五行等缺乏研究,欲懂《参同契》太不容易,如无真实修养
者解说,实难入其堂奧。其实,连入门都不可能。
《参同契》共分三篇,上篇与中篇读之令人有重复之感。其实不然,上篇为纲要原则,中篇再作深人微细解说,以免曲解而流入旁门别庭。
南师怀瑾先生,当时选讲这门课程,旨在引导学人进人中华重要典籍的初步研讨,所讲仅上篇及中篇之重点(包括十八、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及二十四章一段、因下篇为总结,学人应可自己研究了。
南师讲解后,有行者逐渐发现,在工夫修持过程中,道家的著作如《参同契》一书,解说具体而周详,且有对治方法。有人甚至说,仔细研读了南师的讲解,才对佛法的修持较为明了,尤其对东晋初期传来佛家修炼禅定的十六特胜法门,才有真切的体会。
另有人说,略知《参同契》,才了解什么是正统道家,什么是邪说乱道,这世界上的误传和歪曲修法太多了。
《参同契》是在佛法传人中国之前的著作,之后佛经翻译常采道家的遣辞用字。朱云阳真人由习禅而转道家,故而常以禅法解说。朱氏认为,《参同契》“向来埋藏九地,而今始升九天之上”,乃指《参同契阐幽》一书,令原著转暗为明。
也有人说,《参同契》不止是丹经道书,而是古哲学、古典文学之作,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最高深的承天接地的文化;是一颗明珠,因深奥而埋藏,经朱氏阐幽而出土,更因南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而闪发光芒。
吾人何其有幸,生为炎黄子孙,有祖先璀璨光辉的文化
留传,岂能不继续努力以发扬先祖的智慧成果!
再说这本书的出版,颇为偶然且有趣。缘香港佛教图书馆的亲证尼师,发觉南师所讲《参同契》录音带,保存不易,故而率同图书馆数位同修加以记录,再由石宏君将文字略加清顺。稿子带至庙港后,历经我等八个多月整理,将所涉及种种问题,请示南师加以厘清、修订、补充,务使尽量明白易懂,以便利读者。
《参同契》为两学期的课程,每周一次二小时,共八十讲,所讲内容涉及广泛,举证既多,更有南师亲身经历的诸多奇特的人与事。全部整理后八十余万字,故分上中下三册,计划三个月内出齐。
此次配合工作,除张振熔查证资料外,更有宏忍师自二〇〇六年起即搭配相助,昼夜辛劳,因缘特殊,特志之。又,书中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刘雨虹记二〇〇九年一月
惊人的学说龙代表的意义宋儒口中的异端朱熹与白玉蟾《参同契》三大纲要三种丹
我们书院有关道家哲学思想的课程,从《老子》、《庄子》到《列子》,是一系列连贯下来的。现在要研究的是《参同契》,这是最难研究的一本书。我本人对《参同契》的理解不一定是全对的,这并不是谦虚,我只能把自己的一些心得提出来,贡献给诸位做参考。这一本书在中国整体文化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古人更直指《参同契》是千古丹经之鼻祖。古今以来,尤其是讲修道的神仙之学,要炼丹法,要返老还童求得长生不老之术,这是一本非读不可的秘密典籍。不仅如此,它可以说既是哲学的又是科学的,很多相关学理,都来自这本书。现在西方人研究中国古代科学发展史,也把《参同契》看成是化学、地球物理、天文等等学问的重要源头。只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往往忽略了这一本书,原因之一,是这本书实在很难研究。
谅人的学说
书名为什么叫做《参同契》?“参”就是参合,“同”就是相同。怎么样叫做“参同”?简单地说,就是参合三种原则相同的学问,融于一炉。这三种学问就是老庄、道家的丹道,还有《易经》的学问。我先声明,我是没有做到返老还童长生不死;假使做到了,我应该是个童子,结果我还是个老头子。不过这里提一件事情希望大家注意,据我所了解,世界上人类都在研究追问生命的来源,也在追问是不是死后有个东西可以存在。全世界人类由宗教开始,一直到现在的科学,都在围绕着这些问题打转。宗教家说有一个东西在人死后还存在的,到天堂那里,或者到了别的世界,像极乐世界。这种说法是不是能兑现,我们不知道,不过宗教家那么说,信众也就那么信。
对于这些问题,中国道教文化提出来,人的肉体生命与天地一样,是可以永远存在的。我们标榜人的生命可以“与天地同休”、“与日月同寿”。中国文化把人的生命价值提得那么高,并不靠上帝,不靠佛菩萨,也不靠祖宗、鬼神。每一个人都有这个资格,每人都可以成圣贤、成仙、成佛,只要能找到自己生命中真正的东西。我们现在活着,真东西没有发展出来,都是假的部分在维持着生命。
所以中国文化大胆地说,人的生命可以与天地同寿,只要太阳月亮在,宇宙存在,“我”就存在,与日月一样的长久。我们研究世界各国的文化,不管是宗教是哲学还是科学,没有敢这样大胆吹牛的!可以说世界上吹牛吹得最厉害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即使只是一种假设,也只有中国文化敢这么讲。其次,道家提出来,可以利用自己肉体的生命功能返老还童,长生不死。外国任何文化也没有敢这样说的。将来有没有不管,至少过去没有。
所以讲到中国文化的特点,只有道家的思想具有这一种
―》特点。比较接近的是印度佛家的文化,但是佛家在这一方面^是不愿多提的,只是偶然露一点消息。在释迦牟尼佛的许多^弟子当中,他特别吩咐四个人“留形住世”,把肉体生命留在这个世界上,等到下一次地球冰河时期过去,另一个劫运来了,世界太平的时候,才交代给下一位成佛者,然后他们四人才可以入涅槃,离开这个肉体。
据我所知,只有佛家有这么一个说法,有一点接近中国文化这一方面的消息,这是其他人类文化所没有的。所以我们站在自己中国文化的立场看来,这一点很值得骄傲。
可是千古以来,究竟有没有不死的神仙?我们从小读的小说,听的传闻,乃至丹经、道书、神仙传上都说有不死的神仙,甚至现在还有朋友来讲某某地方的山洞里有神仙。问他见到过吗?没有,是听某人说的,某人又听他表哥说的,一路追踪下去连影子都没有了。世界上说神仙说鬼,多半都是如此。
龙代表的意义
前几年有年轻人提倡所谓龙的文化,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年轻人当然有他的理想,可是这样的提法是不大妥当的,因为中国远古文献并没提到龙的传人。《易经》上再三讲所谓的龙,不过是我们所用的一个标志而已。孔子是非常佩服老子的,弟子彳问他,老子在你心目中究竟如何评价呢?孔子说:鸟,我知道它能够飞;鱼,我知道它能够游;兽,我知道它能够走;至于龙,我知道它能乘风云上天,而老子他就像龙一样。
我们古代所讲的龙不是西方神话的龙,更不是已经绝种的恐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