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朝堂上的暗流

+A -A

  翌日。

  紫宸殿。

  悬股鸣,礼乐响,长生号角颂盛唐。

  崭新的一天,文武百官照常早早来朝。

  但和以往有所不同的是,魏王回来了!

  李泰立于群臣最前,与房玄龄几人平齐,背对着群臣,看不清他的表情。

  但从进门到现在。

  没有一个人敢主动前和魏王说话。

  本来李泰出征阴山之前,前途一片大好。

  但就因为他们的撺掇,导致李泰放弃阴山,直赴洛阳。

  可谁都没成想。

  太宗最终竟然让李恪挂帅出征!

  这忽如其来的变故,瞬间让李泰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

  也导致了现在阴山阴山没得好,幽州幽州去不了。

  两手空空而归。

  丞相房玄龄稍作犹豫,看向李泰,叹了一口气。

  “魏王殿下,此事……是老夫拖累你了,诶。”

  房玄龄的开口也引来其他大臣侧目。

  的确,若不是他们善作主张,李泰绝不会两手空空的回来。

  李泰目光微凝,笑着转过身。

  “丞相说的这是哪里话?”

  “哪有拖累不拖累,本王能有今天,全要仰仗各位的帮助。”

  “这一次不过是小小的意外罢了,再说由我皇兄挂帅,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对他而言,也是一次不错的历练。”

  此话一出,群臣讶然。

  魏王非但没有怪罪他们,反而还为蜀王着想。

  群臣纷纷开始佩服魏王的坦荡心胸。

  怪不得魏王是太宗最宠爱的皇子,这般德行简直让他们这群老将都自愧不如。

  丞相房玄龄也宽心了不少,暗中点头。

  可以说李泰仅凭这几句话,就为他赢得了一众大臣的好感。

  不多时,一身龙袍的唐太宗走了出来,群臣纷纷静声。

  李世民的心情看起来很好,刚坐龙椅便笑着道:

  “诸位爱卿,今天寡人有一个好消息宣布。”

  说完,便取出密函交给太监。

  就在群臣好奇时,太监打开密函,捏着细细的嗓子念了起来。

  “幽州守将李靖启禀陛下。”

  “幽州首战告捷,高句丽十万大军已被悉数击退。”

  “蜀王殿下居功至伟,命小将程处默出奇兵,斩杀高句丽大宗师傅采林的弟子,振奋三军!”

  “陛下圣安。”

  太监细声念完,轻悄悄地把密函放回,候在一旁。

  而下面的群臣已经沸腾了。“程处默!?斩杀了傅采林的弟子!?”

  “蜀王居功至伟……这么说是蜀王殿下的功劳?”

  “蜀王殿下还有这样的才能!”

  “太厉害了!”

  ……

  群臣议论纷纷。

  着实被蜀王惊艳了一把。

  那傅采林是什么人?

  高句丽的武道大宗师!

  地位与中原第一人宁道奇相当!

  他的弟子会是一般人吗?显然不是。

  程处默能将其斩杀,简直可以用出神兵来形容!

  而其中最震惊的,当初程处默的父亲程咬金。

  程咬金摸了摸肚子,心说自己家儿子啥时候这么厉害了?看来还是蜀王殿下指挥的好。

  李泰面带笑容,第一个出来祝贺。

  “皇兄建功立业,实乃我大唐之幸!”

  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也很欣慰,纷纷恭贺。

  “恭贺陛下,恭贺蜀王殿下。”

  一众人恭贺完,李世民更加为李恪感到骄傲。

  不过这时,大臣侯君集忽然站了出来,有些疑惑地道:

  “陛下,蜀王殿下忽然就袭杀傅采林的弟子,建立奇功,让老臣叹服不已。”

  “不过这傅采林是江湖人士,怎么会随军来攻打我唐关?莫非是针对谁而来不成?”

  侯君集的话乍一听有些云里雾里。

  但细一想,他半句提到蜀王,下半句便提到江湖人士,意思就不言而喻了。

  群臣心中嘀咕,这侯君集竟然到现在还耿耿于怀。

  这种心胸,和魏王殿下相比,简直一个天一个地下。

  身坐龙椅的李世民龙眉微蹙。

  经侯君集这么一说,他忽然想起天魔楼。

  当时那五千多魔门,也和傅采林的弟子一般,死的莫名其妙……

  李世民微微摇头,把脑中不切实际的想法抛开。

  太尉长孙无忌前道:“陛下,虽然幽州首战告捷,但高句丽的军队也绝对不能小觑。”

  “曾几何时,隋炀帝杨广劳民伤财,动用百万大军,三征高句丽,均以失败告终。”

  “这块硬骨头,不是一次胜仗就能啃下来的,还需要步步为营,逐步瓦解。”

  “臣恳请陛下告知蜀王,一定要严守幽州,切勿轻敌!”

  作为当朝第一大臣,长孙无忌见多识广,想的自然周全。

  这一点李世民也很认同,高句丽不过弹丸之地,能在乱世中称雄,自然有其独到之处。

  李世民已经做好了长期征讨的打算,以幽州为中心,不断削弱高句丽的实力。

  直至将其完全征服!

  暑期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7月31日到8月1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