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北伐!北伐!

+A -A

  第61章北伐!北伐!

  嬴政的封禅昭词,十分简短,分别提及了前一阵子的聚齐九鼎,与通过古之典籍证实嬴秦之姓氏起源诸事。

  另外。

  承天道,驭万方。

  此六字基本上已经确定了嬴政在封禅以后,便会立即把北伐之事抬上日程。

  果不其然。

  一切都跟军武勋贵派系推测的差不多。

  这时。

  “大秦万年,陛下万年!”

  “大秦万年,陛下万年!”

  “大秦万年,陛下万年!”

  帝国百官诸公随同参拜。

  三呼国祚永固。

  这一刻。

  上古的祭天之礼,被发扬到了极致。

  一场泰山封禅!

  天地神明作为见证!

  姬周的八百年天命,将彻底承继于嬴秦!

  从今往后千年!

  华夏九州都必须飘扬大秦的黑龙旗帜!

  万里长城之上竖满长戈!

  东海之滨可观蜃楼奇景!

  收天下之兵以铸金人十二!

  摧九州坚城以铺驰道纵横!

  “万载嬴秦!亘古长存!”

  嬴政把酒敬上苍。

  他余生唯愿……

  造就开皇盛世之景!

  ……

  很快,时间来到晌午。

  封禅顺利结束。

  老天爷很给力,再未乱发过脾气。

  然而。

  九卿奉常仍有失职之罪,自己请辞归老了。

  如此。

  九卿之首的位置,也就空了出来。

  短时间内还真没有一个更合适的人能够顶上去。

  那后续的琅琊台仪式怎么办?

  谁来牵头主持?

  似乎只剩下了阴阳家一个选项。

  尹烈顺势推举。

  东凰成功上位……

  暂且负责琅琊台礼仪诸事。

  如果东凰在后续表现的非常好,她便可以正式在大秦的庙堂上站稳脚跟。

  就这样。

  中午用膳之时。

  嬴政特地宣尹烈陪同近侍。

  两君臣聊了一些秘密之事。

  嬴政率先开口道:“秦卿,朕原本打算是想让你低调一些,然后在御史中挑出一人,做你的朝堂替身。结果……你却提前自己登台了,伱可知晓这样做的后果?”

  嬴政能够保尹烈一次,却绝不可能再保第二次。

  不然他的威望就会被动摇。

  毕竟尹烈如果连续几次都杀不死,势必会被传颂成为天命之子……届时,局势很可能超出掌控,这绝非嬴政想要的。

  “其实安不安排朝堂替身,都是一样的,无非就是能够晚一点暴露。”

  尹烈知晓嬴政的意思。

  他的眼界、才识和狂傲,都太有标志性了!

  李斯、蒙武等人大概率已经看出他的身份了。

  但那又如何呢?

  难道尹烈躲在幕后出谋划策,然后找一个朝堂替身出面,李斯、蒙武就查不出来了?

  肯定不可能……

  庙堂上的诸公,各个都是老狐狸。

  或许也就只有麃公、任嚣等几位悍将除外。

  “看来是朕之前安排不周了。”

  嬴政想了想道:“御史这个位置,终究还是太过高调……秦卿,以后你就只在黑冰台任职吧,避避风头也好!”

  嬴政想要把尹烈雪藏一段时间。

  待以后有了合适的时机。

  再提拔尹烈进入朝堂,方为最稳妥的决策。

  然而。

  尹烈却没有那么长的时间。

  他的音容恢复期限只有半载。

  并且更重要的是……

  尹烈会听从嬴政的安排,入驻大秦庙堂,绝非为升官发财而来!

  “陛下,纵观青史记录的变法改革者,无不是从流血开始!”

  尹烈沉声道:“商鞅被车裂而死,吴起因乱箭而亡,赵武灵王被幽禁饿死,屈原自沉汨罗江……”

  “我入驻大秦之庙堂,本就是孤臣、诤臣,变革先驱之臣!”

  “视死如归实乃我之所愿,只要能够死的有意义,便此生足矣……”

  “至于像孔白那般,自闭祠堂半生侍奉先祖,在我看来跟已经死了没什么区别。”

  ……

  后世有句名言。

  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尹烈所做之一切,不仅仅是为了大秦,更加是为了华夏的百代之基!

  那么他就不可能做一个幕后之人。

  有谁听说变法改革,可以躲在幕后操纵一下就能成功的?

  这不是扯犊子嘛?

  历来变革,都必须要向死而生!

  不然!

  断无任何成功之理!

  “秦卿践行之大义,当得起以国为姓,以烈为名!”

  嬴政举杯道:“朕今日当与卿同饮……”

  尹烈起身举杯回应。

  他接下来总共需要做三件事。

  第一:必须把李信保举成北伐主将。

  第二:琅琊台公议诸事他也需要早做准备。

  第三:查清东郡天降陨石事件的暗中主使之人……

  其实现在不用怎么查。

  尹烈的心中也已经有了嫌疑人选。

  只不过对于军武重臣而言,没有实证的指控弹劾,基本上就跟挠痒痒差不多。

  那么问题来了。

  尹烈究竟要如何才能拿到实证呢?

  这确实是个非常难办的事儿……

  就这样。

  尹烈饮完酒便离去了。

  嬴政则剑眉微蹙的在想些什么,久久未曾回神……

  ……

  下午时分,泰山之上。

  百官公议。

  正式推举北伐主将之人选!

  上位。

  嬴政开口定下基调道:“为彰显我大秦之威仪,涤清天降陨石之谣言,北伐势在必行,诸公有何谏言,尽管提来!”

  嬴政大手一挥。

  尽显霸气侧漏。

  随即。

  军侯任嚣站出来道:“陛下,末将愿为先锋!”

  任嚣反正也没啥二话,先锋冲阵,舍他其谁?

  “准!”

  嬴政允下。

  从过往嬴政重用过的将领来看,他其实更加偏向于悍勇之将。

  可他自己心里也清楚。

  他的喜好倾向只是一方面。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也!

  唯有像武成侯王翦那般的持正统帅,才是真正的国之柱石!

  但……

  军武王家已经是一门双侯。

  即便暂且没有功高震主。

  却也封无可封了。

  因此。

  北伐的主将人选,首先便可以排除掉武成侯王翦,与通武侯王贲。

  这时。

  九卿治粟内史站出来道:“陛下,距离我大秦倾举国之力攻打楚国,已经过去了近五年时间,期间灭齐我大秦不费吹灰之力。”

  “现今国力鼎盛,兵甲齐全,关中锐士们又枕戈以待,北伐作为我大秦一统后的开国之战,必须得万无一失!”

  “微臣以为,理当择一帅臣担任北伐主将人选!”

  ……

  九卿治粟内史的意思很明确。

  主帅型的三军上将。

  那这就等同于要开启大型战役了!

  下一刻。

  尹烈直接站出来道:“九卿此言差矣!”

  “嗯!?”

  治粟内史闻言微微侧首道:“怎么?秦御丞又有高见?”

  “我的高见恰好与你截然相反!”

  尹烈也不多卖关子,他单刀直入的道:“北伐确实是我大秦的开国之战,乃重中之重。但大秦眼下百废待兴,各项国家级大工程同时开工,比如修筑秦驰道,还有万里长城的连接……”

  “另外骊山陵墓更是一刻都不能停,阿房宫也占据着数十万徭役农夫,包括【陵邑制度】的施行,需要五座配套的大型奢华陵邑,供中原士卿阶层迁徙入驻。”

  “琅琊台什么的就更加不用说了!”

  “这一桩桩,一件件,哪样不需要人力、物力、财力?”

  “依我之见,北伐当择选一名悍勇之将,杀穿匈奴人的诸多部落,再于匈奴人心中的圣地……封狼居胥一番,抢回他们的祭天金人,便足以破除所谓的陨石谣言了!”

  ……

  封狼居胥和祭天金人一出!

  纵观青史!

  谁与争锋?

  大汉骠骑将军之名,如流星高悬,让人可望而不可即!

  但现今尹烈却要在大秦,亲自举荐打造出一个新的冠军侯!

  勇冠三军,饮马瀚海!

  铸就新的历史篇章!

  “哼!”

  军侯任嚣侧首道:“秦御丞似乎并不懂【亡秦者胡】究竟是什么意思,仅仅只是杀穿匈奴人几个部落怎么够?必须得将整个北境的胡人,全部屠尽,方能维护我大秦之威仪,再彻底澄清所谓的陨石谣言!”

  话音未落。

  军侯赵佗:“陛下,微臣附议!”

  军侯辛胜:“微臣附议。”

  军侯羌瘣:“微臣附议。”

  几位先锋猛将全部站了出来!

  霎时间。

  尹烈明显落入了下风。

  上位。

  嬴政对于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似乎毫无意外,他道:“王老将军如何看?”

  嬴政直接点了武成侯王翦的名。

  随即。

  王翦拱手道:“回禀陛下,老臣认为……秦御丞所言在理,不过任嚣、赵佗、辛胜和羌瘣同样也都是为我大秦考虑。至于究竟要把匈奴人赶尽杀绝,亦或者只是封狼居胥、抢夺祭天金人,还需陛下定夺。”

  王翦两边都说了好话,等于是两边都不站。

  论起和稀泥。

  王翦显然是极为擅长的。

  上位。

  嬴政沉吟了一下,道:“依朕之见,两个选项其实都有相当大的风险。若按照九卿治粟内史和任嚣所言,开启北伐的大型战役,派遣数十万锐士横扫北境……”

  “可匈奴人如果知晓没有任何胜算,他们肯定会一路远遁,到时候劳师远征又无功而返,我大秦的威严何在?”

  “而依照秦卿之言,派遣悍勇之将率领精兵杀穿匈奴人诸多部落,尔后在他们的圣地封狼居胥,再抢回祭天金人!”

  “此举确实足以涤清陨石之谣言!”

  “问题在于……谁能担此重任?谁又能确保深入草原后,一战功成?”

  “若我大秦的铁鹰锐士都折在了北境草原,举世震动,又当如何!?”

  ……

  嬴政给出了十分秉公的分析。

  重军压上!

  开启北伐大型战役,颇费粮草后勤只是一方面!

  更麻烦的地方在于……

  当匈奴人知晓自己不敌数十万大秦锐士,于是选择在草原上藏匿了起来……该怎么办?

  想要全灭匈奴人,首先得找到匈奴主力,再顺利与其大会战,最后功成。

  说白了。

  大秦不怕跟匈奴人打硬仗死磕!

  怕的是匈奴人根本就不打……

  大秦锐士就算再厉害,也没有用武之地!

  而尹烈的意见则是精兵出击!

  大秦最精锐的战士乃是铁鹰锐士,总共只有三、五千人。

  以此为核心,扩充至三万人!

  当属大秦的最精锐之兵!

  而匈奴却有狼骑十万之众!

  东胡则有五万,大月氏又有六七万!

  大秦欲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再带回匈奴人的圣物:祭天金人。

  很可能要打数场硬战!

  三万大秦铁鹰精锐,最起码得对上三倍之敌的匈奴狼骑,同时还要提防东胡和大月氏的随时半路杀出……

  倘若一战尽覆!

  那麻烦可就大了!

  九州震动都是轻的……

  综上。

  开启北伐大型战役,重军压上,中等风险,耗资颇巨,军费开支极大。

  施行北伐精兵主义,狂飙突进,风险超额……优点是粮食耗资非常少,军费也不会支出太多。

  忽然。

  国尉屠雎开口道:“秦御丞,本公记得你之前曾亲口说过,战争一旦爆发,岂是想快就能快的?”

  “同理,这话本公今日也可以用在你身上……单凭精兵数万,你便想杀穿匈奴人,封狼居胥,抢夺祭天金人!”

  “秦御丞,你不觉得自己有些太天真了嘛?”

  “你凭什么!?”

  ……

  说着。

  屠雎身上爆发出了些许气势,他道:“兵圣孙武有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秦御丞,你提出此等极端弄险之谏言,随时致大秦于倾覆之间!”

  “这如果是在战场上,本公现在就可以依据军法……将你斩首示众!”

  三公国尉亲自发话!

  所彰显的压迫感,确实远非军侯任嚣等人可比!

  随即。

  满场诸公全都开始议论纷纷了起来。

  “是啊!所谓的精兵突进北伐,太过弄险了,万一出了岔子,陛下的泰山封禅、聚齐九鼎、征收古之典籍证实嬴秦之起源等等,可就都成了无用功!”

  “是啊!自古攻打蛮夷之战,绝对是重中之重,可不能重演周昭王南征伐楚,却葬送了宗周六师的惨烈结果啊!”

  “兹事体大,事关国祚之延续,秦烈却这般弄险,究竟是何居心!”

  ……

  帝国诸公们对尹烈明显有了成见和不满。

  甚至于有部分重臣,已经把尹烈视为了奸佞祸国!

  不远处!

  东凰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不明白尹烈为何要亲身入局,掺和北伐之事!

  干系太大了!

  一个搞不好,性命不保啊!

  “陛下,国尉!”

  尹烈拱手道:“我有兵家神器,搭配猛将李信,必可助北伐之战,势如破竹!”

  话音未落。

  尹烈腰间的无字天书微光一闪……

  ……

  请收藏本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