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4

+A -A

  只是后来,大约是被找回去后,他成了太子,所以重新起了表字“习之”。习通羽,这是将翊解为鸟儿欲飞。

  沈瑜沉默着,吴君翊就这么安静地看着他。

  “你现在,表字是伯瑾么?”他突然出声。

  吴君翊其实鲜少和人闲聊,更没有这样绞尽脑汁寻找话题的经验。

  沈瑜几乎习惯了这种沉默,被这句话惊醒时身上激出一层薄汗:他今天真是太反常,也太懈怠了。

  “正是。”沈瑜规规矩矩地回答。

  看到他拘谨的模样,吴君翊眯了眯眼。“你兴许不太清楚,我后来曾去国子监看过你,还……还托人转给你一份礼物。”

  他这么和气地同沈瑜说话时,心里想的却是:如果郭家郎君胆敢把他费心费力抄写的书稿弄丢了,他非得好好让郭栩教教儿子不可!

  好在沈瑜即时答道:“我知道,我收到了。我很……感动。”收到书稿时那份感动不是假的,尤其是他练字时跟随着一字字抄写时。

  “我……练了很久的字。”这一句,声音很轻。

  吴君翊猛然抬头。他怎么也没想到,沈瑜会说出这话来。

  沈瑜低着头,双手交叠放在腿上,看起来局促不安,白净的耳垂殷红一片。

  吴君翊突然又笑了。“你的会试卷子我看过的,字的确大有长进了。”他这才隐隐回忆起,怪不得他看那卷子时觉得字迹眼熟——不是因为还像沈瑜当初那笔烂字,而是与他自己的字体有几分相像。

  “谢陛下夸赞。”沈瑜回道。

  只是在触及过去的话题后,这样的称呼怎么听着都不如一开始尊敬生疏了。

  “你可以好好想想,”吴君翊的笑险些憋不住,“三省六部里,你想去哪儿了。”

  作者有话要说:

  沈瑜那句话出自《礼记》

  第55章第55章

  因为担忧被别人发现,吴君翊没留多久,他亲送沈瑜出去,临别前,还拍着沈瑜的肩膀说道:“伯瑾,朕未来,就等着与你同衷共济,成就一番事业了。”

  “陛下厚望,学生当仁不让。”沈瑜还没说出两句漂亮话,就被他用手轻轻一推,出了殿门。

  引他来的太监就等在那儿,见他之后含笑欠身,“沈举人,请跟奴才来吧。”

  沈瑜往外走时,不由又回身看了看这座宫殿——殿内布置的并无谨身殿如此庄重豪华,自有一番气派在。赞元……明宣帝不知怎么的,并没有出来。

  “沈举人有所不知,这文华殿,原先是太子殿下的寝宫,后来咱们陛下监国时,也是将各位大人招来这里议事的。”那公公注意到沈瑜的动作,边走边笑着说。

  沈瑜听出了其中隐藏的含义,对着公公报以一笑,也不点破,只随口问道:“敢问公公贵姓,在何处高就呢?”

  李起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不敢当,奴才姓李,如今也就是在陛下身边跑跑腿。”

  沈瑜不大清楚内侍的等级,即便如此,他也清楚,这皇帝的身边人该是什么地位待遇。于是他伸手摸向袖中,取出一个荷包,亲手递过去,“今日劳烦公公跑路,实在不好意思。”

  “不不不。”李起慌忙推拒。要是别人,他就大大方方收了。可这是沈举人的东西,连他们陛下都没收到过,他哪里敢收!“这是陛下的吩咐,奴才也是按吩咐办事。”

  他吓得话都不敢多说了,一路沿着宫墙将沈瑜送出午门,外头还有一辆马车等着。“沈举人,家人可有来迎接?”

  沈家人当然在,沈瑜便辞谢那李公公,独自走出去。

  他在文华殿耽误了一会,却与大多数举人交卷的时间差不多,家人也不以为意,直接拉车回沈家了。

  次日,礼部正式发榜。宫内吴君翊下旨晓谕天下,皇城外大大的皇榜张贴出来,几百个名字、籍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最右边,起手的那一个,赫然是齐州济南郡沈瑜。

  沈家的仆役跑得飞快,连口气都顾不上喘,“状元!咱们家大郎是状元!”

  这还不算完事,还要到宫里走一趟过场,听一听唱名才是。

  中第的举人都从国子监领到崭新的进士袍服,又各自回家练了一场行礼,备着传胪大典。

  沈瑜懵懵懂懂成了状元郎,在国子监一时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连带着与他交好的郭逸也水涨船高。

  郭逸也中了七十六名,虽然名次不高,但是能一考中第已经是多少人求而不得得的事了。何况他家世显赫,父亲身居高位,攀附的人自然不计其数。

  郭逸却没有想那么多,只认定了他与沈瑜年少交好,是一辈子的朋友。至于那些患难时诋毁,富贵时攀附的人,不理也罢。沈瑜也不知该夸赞郭大人纯善还是顾不得管教儿子,养出这么一个单纯又耿直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乱世生存攻略 分卷阅读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