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沙糖都在这了。”
莫文远检查一番,发现品质都与慧空给他的类似,也不存在什么受潮板结情况,便决心全部拿下,但在购买之前他还有些问题想要问天竺商人。
“沙糖在天竺,可同盐一样是必需品?”
商人大惊:“万万不可,沙糖的造价胜于盐,我故乡的百姓又不必唐人富裕,怎能将其当作必需品?只有得病了才会从医手上买些,兑水喝了,眼黑头晕之类的病症都能得到缓解。”
眼黑头晕是低血糖的典型症状,喝糖水当然能够缓解了。莫文远看向面前的大袋糖,心说这么多,如果只是自己家用十年都用不完的。
他询价道:“如此多糖,价格几许?”
商人估算后给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数字。
莫文远听后表情不变,还如往常在西市买物件一样问道:“可否再便宜些?”他在市场上拼杀多年,早就知道不能听商人初时爆出来的价格,只要耐得住性子,便能把价格再往下压。
果然,沙糖还有杀价的余地,最后莫文远以八折的价格成交,等将放糖的麻袋拴在驴子背上走远后,他才变脸:“也太便宜了吧!”
慧空不贪图口腹之欲,很少买糖,故而对世价不清楚,他道:“很便宜吗?”
莫文远点头道:“非常非常非常便宜!”他举例子道,“如果买的是饴糖,刚才的钱只能买小半袋,如果是甘蔗所作的石蜜,价格就更巨了。”
“你说的是哪种石蜜?蔗浆还是蔗块?”
石蜜指的并不是某一种物件,它是对一切甜的东西的统称,就莫文远所知被称为石蜜的吃食就不下十件,蜂蜜、甘蔗、麦芽糖……甚至连樱桃都有人将其称为石蜜。
“都是,蔗块的价格更贵,比饴糖高出三倍不止。”
慧空的算数不错,他道:“也就是说买这么多的蔗块能够买十袋不止的天竺沙糖?”
莫文远道:“没错,而且蔗块的甜度远不如沙糖,也不易被化开,若不相信你到我家尝尝便知。”他家在去年甘蔗成熟的时候买了点蔗糖块,莫小狗等人吃了后认为还不如饴糖好吃,便丢到一边,莫文远倒是想要将它用上,结果发现这年头制造蔗糖的技术实在是太粗糙了,除了化开泡水之外什么处置方法都没有,非常鸡肋。
慧空连连摆手道:“不必不必,我的舌头哪有你灵敏,你既然都说了我怎会不相信?”
“两者价格相去如此之远,怎会少有人所知?”他想这可是十倍以上的差价,那些糖商如果知道了肯定会大量购入再加价卖出的吧?
对此莫文远倒是挺能理解的:“糖并非天竺特有,寻常人便是买天竺的产品,也多是些经书或者本国没有的东西,谁会闲来无事买他们的糖?又有谁会想到,糖在天竺竟然算做药物?”一来二去之下可不就给错过了。
慧空心有余而戚戚焉:“那如果被知道了……”
“肯定会大量买入他们的糖吧。”物美价廉到了极致,没有不用的道理,特别是贞观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糖这种曾经奢侈品的需求也连带着提高了。
莫文远又开始琢磨,他算是找到白沙糖的暂时替代品了,也就是说现代要加入糖的各种甜品以及菜肴可以正式端上历史舞台了,但是吧,现在的糖看起来多没错,如果要大量用到肯定也不够啊,没过多久他就会面临无糖的窘境。
无糖、无糖、无糖……
念叨这词多了,他不由想到了邻人的抱怨,他们邻居是做小买卖的,冬日买些馎饦等暖人的吃食,等到夏天则会卖花样饮品,多在汤汁中加溶解的蔗浆调味。今年江东地带甘蔗产量不高,蔗浆价贵,他已经同莫文远抱怨了数次,言明买不起糖汁了。
甘蔗减产,价格上涨。
天竺砂糖价格非常非常非常便宜。
莫文远脑袋上的小灯泡亮了,一步登天直接学印度的制糖技术有点难,但如果从沙糖进口开始搞呢?
物美价廉的沙糖,好像很有搞头啊!
第33章
唐代的“进口”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私人进口,一种是官方进口。私人进口不必多说,西域或外邦的行商携当地货物远道而来,在西市贩卖,长安人经常购买物美价廉的进口产品。
还有就是官方进口,由官府出面在西域大量收购,统一运送往国内,除了供给皇族官员使用之外,更多是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出售给百姓,比如葡萄酒,就是常见的官府进口商品。
李世民雄才大略,不刮民脂民膏,官方进口的商品许多都是日用品或常用品,要么就是能够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吃食,莫文远私下觉得,印度沙糖价格远远低于国产蔗糖,其实用度也比葡萄酒高多了,完全具有成为官方进口商品的潜质。
而且他对倒买倒卖沙糖没有兴趣,莫文远想,无论是从糖在生活中的运用,还是其内部所含热量对人体好处等优点来看,能够让便宜的印度沙糖在国内普及,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
眼下的问题是,如何让他的发现上达天听,同时又能保全自身,不惹麻烦。
慧空与他交情很好,两人三观也相似,莫文远想到进口一事,他也想到了,故而两人头挨头,讨论如何行事。
”最方便的不过是让住持同圣人提一嘴,圣人待住持很是亲厚,再加上这几年寺内陆陆续续拿出不少好物,地位十分超然。”
“但行此事之前需要做好完全的准备,天竺各国沙糖的价格要搞清楚,还有糖的甜度种类与饴糖等有所不同,此外既是想要成为官置商品,在民间也要有一定名声,否则便是圣人知道了其好处,百姓都是不知道的。”
莫文远也知道流程,像是西域的葡萄酒当年就先是西域行商带来本土,到长安城内卖,因口味很好,价格也不贵,一时间风靡长安城,随后又以长安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洛阳江南等地皆能见到葡萄酒的影子,然供不应求,价格被西域商人哄抬,政府才出面从西方学得技术,同时又进口了大量商品,使葡萄酒价格平衡,也得以走入千家万户。
“所以,便是想要进言圣人,也要让沙糖之名响彻长安城才行。”
“是如此,莫小郎君可有应对之法?”
应对之法?莫文远身手摸自己下巴,想到了一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慧空师父是何时听说过我在缑县降妖除魔之事?”
“莫约是在一旬前。”传播速度不可谓不迅速。
莫文远接着循循善诱:“除此之外,可还听说过别事?”他承认让其他人回忆自己的名声与所做的丰功伟绩确实很羞耻,但不这么干,他就无法搞清楚古代流言传播速度与范围了。慧空他是知道的,人际交往正常,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翻译僧,也不同于不了和尚,社交广泛,谁都认识,正常情况下若有什么事情传入他的耳中,别的僧人也离知道不远。
“大约知道小郎君在洛阳城搞出过新吃食,有施主上门烧香时询问小沙弥寺内可有卖。”只要听说过莫文远名声的人都知道他与大兴善寺之间藕断丝连。
莫文远心中已建立公式,俗讲传播速度大于口耳相传,与此同时,只要某种吃食能够走红,也能在短时间内被众人知道。
他脑中闪现天才的火花。
“我知何为了!”
”此事还需找慧远大师商量。”
……
在找慧远大师之前,莫文远要准备“投名状”,他顺路拐到西市的南区,浓重的海水味弥漫在空气中。有大海的咸味,海鱼的腥味,左右店铺多卖干货,慧空和尚跟在他身后道:“你要买海货?”
唐朝地大物博,不少城市都靠海,越府泉州等地沿海而建,交通不便,唯一的对外出口物就是各种鱼类还有海中蔬菜。他们将新鲜的鱼和菜从海中打捞起来,经过太阳暴晒后烘干,变成了能够保存许久的鱼干和干菜,再运往长安等地贩卖。即便如此,从泉州千里迢迢来到长安,不少食材都会在路上损耗掉,还有些昂贵的那是直接进了世家大族的后厨,比如说鱼胶,莫文远就没有在长安买到过。
他想要做果冻不是一天两天,在发现撞不到鱼胶之后,选择买了另外种海产菜回去尝试,就是产量相对高,价格也低廉的石花菜。
石花菜在唐代没什么大用处,就当做凉拌菜吃个新鲜,靠海的人吃的比较多,到了长安城,知道此菜的百姓不多。要不是因为石花菜是直接从海上捞出来的,暴晒后能够储存很久,属于天上掉下来的免费菜品,也没有人会千里迢迢拿来卖。
蚊子再小也是肉。
但莫文远不同,在现代时他就与寻常厨子不同,不仅做菜很有一手,在说到食品相关的科学知识时,也能说得头头是道,就比如说石花菜,厨子最多就知道它是红藻的一种,吃起来清脆爽口,莫文远却知道他还是琼脂的主要原料。
琼脂、鱼胶、明胶都有凝结胶冻的特性,如果说有什么区别,就是琼脂是植物提取,没有异味,只有植物清香,而且凝结力没有鱼胶强,日常生活中人们多用它来凝结凉糕以及杏仁豆腐等甜品。
琼脂不比鱼胶,无法通过非化学手段进行提炼,莫文远只能将石花菜放在锅中不断熬煮,烧到融化,变成一锅粘稠的汁液。
可惜的是这种汁液并不能帮助他凝聚果冻,他试着将其变成多种甜品,唯一成果的只有把杏仁汁点成杏仁豆腐,但是没有糖的杏仁豆腐味道还没有豆花好,他尝过后便将其抛至脑后。
现在不一样了,廉价的石花菜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拍拍装沙糖的袋子,莫文远兴奋极了,他对同路的慧空和尚道:“明日若得空,来我家罢,我有好东西要给你吃。”
慧空和尚知道莫文远的手艺,笑道:“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
小黑羊成为了第一名试吃者。几乎所有的人,甚至动物都喜欢吃甜的东西,此情状既与其好恶相关,又涉及到了生理层面上的知识,尤其是唐人,平日里很少接触高热量高碳水化合物的成分,喜欢吃糖与他们身体对能量的追求很有关。
便是饕餮自认为尝过天下美食,对糖的理解也停留在肤浅的麦芽糖与蔗糖块上,单调的口感让他对以上两物缺乏兴趣。他对甜食不屑一顾,除了甜豆花,无甚甜滋味能够触动他。
咸党的坚持却被莫文远轻而易举地打碎,他一如既往将烹饪好的美食放在墙根,除了精美的饭菜,有用小碗单盛了浅黄色的“豆腐”,饕餮初见,以为是浇咸汁的豆浆,闻其味道,多有疑惑,他不仅没有闻到豆子味,相反还嗅到了杏仁的清香。
美食家的直觉告诉他这是新菜,是莫文远头次做的新菜。
小饕餮敢于尝试新品,他对其他菜色的兴趣大减,率先捧起装杏仁豆腐的小碗,滑嫩的豆腐入口,口感介于豆花与胶冻之间,比豆花更加凝实,却不如胶冻弹。口感并不足以惊艳饕餮。
然而,他的眼睛却睁大成了圆溜溜的珠子,瞳仁几乎要从眼眶中跳出来。
甜的?
不是姜汁豆花浮于表面的甜味,更不是饴糖带有一丝谷物清香,越咀嚼越甜的腻人滋味,沙糖与杏仁相伴,令浓缩的糖味均匀地分布在豆腐的每一个孔洞中,杏仁的清香盈满口腔,以他贫瘠的语言很难形容其中滋味。
“锼姜屑桂浇蔗糖,滑甘无比胜黄粱”,在制糖业更加发达的宋代,无数文人墨客留下诗句,赞颂糖的甘美,小饕餮无法用文字书法他的情感,在心田中反复冲刷的浪花却一点都不少。
蔗糖所制的甜品,拥有玄妙的力量。
他踉跄着蹄子,摇摇晃晃走进慧智的后院,埋头钻研经书的僧人看见他吓了一跳,立刻把书平放在矮桌上道:“发生何事?”
仿佛喝了假酒的小黑羊:“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
我要见莫小郎君,我要无时不刻呆在他的身旁!
慧智一头雾水,之前叫嚣着时机未到,还没有准备好,要再观察莫小郎君几日的到底是谁啊?
尝到“甜头”的小黑羊也不解开慧智的疑惑,屈伸羊腿躺在蒲团上,抖抖耳朵,陷入甜美的梦乡。梦中,他的身体被柔软的青云托举,空气中遍布沙糖甜美的味道,便是吐出一口肥皂泡泡,都是甜美的。
他感受到了甜品的力量!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