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

+A -A

  =================

  《[大秦帝国/政斯]邯郸之冬》作者:嘟嘟一二三四五

  文案:

  一句话概括就是秦灭赵战争中李斯为秦王行反间计游说郭开杀李牧的故事。自己给自己发大量政斯糖(*^__^*)

  灵感来源于《史记》和《战国策》中关于秦灭赵之战的反间计,还有对《大秦帝国》里这段的情节和主角有怨念,所以只能自己动手了!

  【30秒广告】

  天寒地冻,秦军赵军井陉口生死大相持!

  风雪之夜,一辆马车携秦王密信驶入邯郸!

  这是一个融合了战争、间谍、暗杀、爱情、亲情、家国大义、铁骨柔情的惊心动魄的故事(被殴

  作者以无限大的脑洞,为您不真实再现秦灭赵之战最后关头的风云变幻!

  内容标签:宫廷侯爵情有独钟天作之合历史衍生

  搜索关键字:主角:李斯,嬴政┃配角:赵高,赵太后,王翦,李牧,郭开,蒙毅,张苍┃其它:大秦帝国,先秦,政斯,嬴政,李斯

  ==================

  ☆、简介

  【演员表】

  主角:(自《越人歌》后强烈要求加戏的)嬴政,(仍然全程女主剧本的)李斯

  配角:(日常被发狗粮的)赵高,(用绳命为吾儿助攻的)赵太后,(正派脸)王翦,(婉君都是悲剧)李牧,(今夜我们都是色老头)郭开,(钢铁直男)蒙毅,(白白胖胖的萌物)张苍

  友情出演:(作者脑洞中的)李斯父母+大哥,(只存在于回忆杀的)非师兄,(我不想不想长大)小扶苏,(打个酱油的)顿弱,(永远没有存在感的)王绾/尉缭,(炮灰)赵国太后/赵王,(乐于拉相爱相杀p的)的荀子,老年妇女p,守卫p,赵国儿童p,秦国农民p等

  姚贾:为什么这次谍战的戏份没有我??

  导演:因上次为师兄之死点火,抱歉这次的戏份给顿弱了(逃走

  【正史故事】

  十八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大事年表】

  本列表为文中所有提到的历史事件(大多为回忆杀)及部分私设的时间。关于韩非和李斯的年龄,请不要随意相信度娘(因为生年不详,作者根据韩非为韩国公子,较有可能是韩王安叔叔这一点设定了非师兄的年龄,由此推出斯的年龄。

  271b韩非出生

  267b李斯出生

  259b嬴政出生

  253b赵高出生

  253b张苍出生

  250b蒙恬出生

  247b河外之战魏国、赵国、韩国、楚国、燕国秦国。私设:李大哥阵亡(李斯20岁)

  246b李斯来到兰陵(李斯21岁)

  246b嬴政即位,嬴政初遇赵高(嬴政13岁,赵高7岁)

  245b蒙毅出生

  244b李牧取得赵对匈奴之战胜利

  243b李牧出使秦国

  241b蕞之战赵国、燕国、魏国、韩国、楚国秦国吕不韦率秦军获胜。私设:李斯出山来到秦国,担任郎(李斯26岁,嬴政18岁)

  240b私设:李斯投靠嬴政,助其密谋推翻嫪毐和吕不韦

  238b蕲年宫兵变,嫪毐被杀,嬴政亲政(李斯29岁,嬴政21岁)

  235b吕不韦卒,嬴政大权独揽

  233b韩非使秦,卒于云阳(韩非38岁,李斯34岁)

  230b秦灭韩

  230-228b赵国大旱,秦国饥荒

  228b赵太后崩,秦灭赵(嬴政31岁,李斯39岁)

  ☆、序曲

  (改自辜正坤版《西风颂》)

  我但愿如落叶随你飘不歇,

  我但愿如流云伴你腾飞越。

  但愿君威化我威,两魂共心穴!

  聆听你金风弄潮,如琴如瑟,

  横扫六合起别般新蘖。

  对沉睡江山,请启我双唇作警号,

  吹响醒世音节!

  啊,西风!

  若冬天已到,春岂会悄然长消歇?

  ☆、僵局

  秦王政十九年,咸阳,深秋。

  寒冷的秋风像刀子般刮过天色阴郁的咸阳城。梧桐树上仅剩的几片枯叶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几只乌鸦拍打着翅膀,在树下寻觅着日渐稀少的食物。它们一边扑腾一边发出沙哑的叫声,似乎也在抱怨这个过于阴冷的秋天。

  咸阳宫的书房里,秦王嬴政的脸色比这阴沉的天空更令人压抑不安。

  “又是这句话!”前方战报被重重地扔在桌案上。“什么赵军以逸待劳,不可轻举妄动!区区一个李牧,竟使我三十万大军一年不能有尺寸之进!”嬴政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平静下来,眼中的光却越发令人不寒而栗,“这个王翦,是越老越畏首畏尾了吗?”

  “君上,”尉缭急拱手恳切道,“兵法云:‘强而避之,怒而挠之’。李牧狡诈,让全军坚守不出,正是希望我军生急躁之心而仓促出战,然后他便可趁有利时机出奇制胜。此前李牧对付匈奴正是此计。王将军老谋深算,不使他奸计得逞。君上!”尉缭肃然长跪恳请道:“切不可因一时之怒催促进军,扰乱王将军的全盘谋划啊!”

  嬴政在墙上悬挂的军事地图前踱了几步,已经燃起的怒火便被暂时压制了下去。他以认可的目光向尉缭微微点了点头道:“国尉所言可谓知己知彼,嬴政受教。只是……”他突然停住叹了口气,向左手边的王绾和李斯投去一个眼神。

  “唉,国尉大人。”王绾毕竟侍奉嬴政多年,立刻领会了秦王的意思。“君上也不是不懂这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可眼下的情势,”老丞相摇了摇头,“这两年天公不作美,关中收成不及往年,前方与赵军相持,储备的粮食已然消耗了七八成。今年的天气眼看着利于来年春耕,若是仍调遣百姓千里馈粮,必将错过春耕的大好时机。这其中利害,难以权衡啊……”王绾捻了捻已然灰白的胡须,“以老臣意,国力民生才是一统天下的根本。两害相权从其轻。不如暂且撤兵,以保来年农事顺利。”

  “可是丞相,”尉缭急着打断了王绾的长篇大论,“赵国这两年同样因大旱歉收,王翦已将赵国逼至几乎山穷水尽的地步,全靠李牧的威望才支撑起守军顽抗的意志。战争在于用奇,此刻撤军,之前的大量消耗与投入,都可能功亏一篑!”他越说越是激动,声调也逐渐高昂。

  “君上,臣有一言。”就在双方争执不下时,响起一个沉稳清澈的声音。自这次小朝会开始,李斯并没有说过话,于是大家的目光纷纷投向他,嬴政亦眯起眼等待着他将发表的看法。李斯显然胸有成竹:“二位大人说的都有道理。继续相持有利于军事,然而延误农时,必为后续的灭国之战埋下隐患。撤军务农有利于政事,然而给赵国喘息的机会,只怕死灰复燃。臣意,”李斯温和笃定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决然,“两者皆不可。我军当求,年末前灭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