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1

+A -A

  河水被抽走清过河底,埋下许多种子,现在是冬天,看不到荷叶荷花,也没有水草,但是清清的河水,晃晃悠悠的小鱼儿看着也比墨绿色的河流好看上许多。

  河上停着不少小巧精致的画舫和小舟,这些都是为游客准备的,小舟一次可坐二到五人,一人一百,画舫便宜一些,一人八十,但是贵的却是里面的服务,饭菜酒水一应俱全,但就是贵。

  杨林县政府是下了大力气要开发旅游业的,所以各方面下得功夫都很多,想要在这里长期营业的小摊小贩还得专门去买经过装饰的小车,那种小车看着像个小小的竹屋,配上着江南小镇还是比较适合的。李长安没有那样的小车,要交的管理费也要高一些。

  现在还没有生意上门,现在要做的就是挂在车前的展示商品。这就是要炫技了。挂的糖画越漂亮,才能引来更多的顾客。

  李长安和席洛阳分工不同,席洛阳刚接触糖画不久,这会儿上手的只能是平面画。龙、风、园林、大厦、航母……席洛阳都一点点把把握住节奏,尽量将这些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来。

  李长安得了空,炫技的程度更要高上一层,他做的是立体糖画。就是用一个个画出来的组件拼凑起来,成为一个立体的实物。

  他先从简单一些的开始做起,荷花、灯笼、螃蟹……然后就奔着河上的那些画舫、亭子这类复杂的东西去了。

  路上的人越来越多,有不少是被他俩的手艺吸引的。大人带着小孩,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屏住呼吸拉着手机看着他俩手下的东西一点点成型。

  立体的要难得多,也要费时得多,李长安每样只做了一个简化版的就不做了。

  李安宁看他们做完了,马上很有眼色地开始喊:“卖糖画卖糖画喽,五块八块十块的都有。”

  马上有人指着挂着的糖画问:“这个要多少钱?”

  李安宁回答:“这个是不买的,全凭运气抽中。”

  李安宁马上展示她昨天重新规划好的三个转盘说:“最大的十块,最小的五块,你抽到什么就画什么,如果压到红色区域的话,上面的东西随便挑一个走。”

  挂上的画都是要很强的技巧,一个卖五十块都不会亏,但对游客来说,花五十买一点糖,这生意有些亏了。而且有那工夫去做那个,还不如做十个五块钱的。

  所以李安宁就加了在转盘上加了一个红色区域,转到就能挑。李长安和席洛阳各五个,十个精美的糖画挂在人面前,还更能激起大伙的购买欲。

  “那我来一个十块的。”那个客人马上说道,“支付宝。”几人没有纸质收钱码,只能摆着两个手机亮着屏幕。

  客人付了钱,他的儿子马上就颠颠儿地来装盘了。这种装盘很简陋,小孩嫩乎乎的手指一转,立马就紧张地屏住了呼吸等结果。

  虽然没有转到特等奖,但是也转到了熊大。

  李长安马上动手,一分多种就画出了一个带着帽子扭屁股的熊大。熊大熊二在糖画上几乎没区别,就是脖子那边多加少加糖浆的事情。

  小孩拿到了熊大,高兴地差点蹦起来。其他小孩看到他拿走了一个熊大,立马就拉着父母的手喊要。

  十块钱对出来玩的花销算不上什么,这东西在大人的记忆中也是一种回忆,所以他们的生意马上就火爆了起来。

  买好的人也不愿意走,抱着孩子就看他俩画。两人长得帅,手下功夫又好,引得好多人掏了手机发朋友圈。

  人一下来了好多,这是李长安几乎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盛况。好在李安宁提前准备了一百张小纸条,客人过来领,按顺序付钱抽奖。拿到糖后再把纸还回来。

  李长安和席洛阳负责做,一个价位花的时间差不多,五块的三四十秒就能解决,八块的一分钟左右,十块的也只需要七八十秒。李长安更熟一些,所以花得时间更少。

  李安宁负责收钱发序号和抽奖,李长安做东西是要花时间的,又有好多不愿离开的人在这堆着,所以连带着附近摊位的生意都变好了许多。

  李堇逾则在一边铺了毯子,毯子上面是李长安雕的一些小东西和临时买来的一些便宜小东西,最精致的放得最远,然后手里拿着二十个小竹圈。他和陈情就坐在一边,一只小土狗蹲在陈情的凳子底下。李堇逾负责收钱给圈,陈情负责拿着那长长勾杆,客人扔一个圈,他就勾一个。

  一块钱一个竹圈,不限个数,一个起玩,这种基本是无本买卖,生意虽然没有李长安那边那么火爆,但李堇逾给圈的动作也一直没停过。

  这狗不是爪子,爪子带着狗子们山上祸害野鸡去了,跟着陈情来保护他的是一只还没周岁的小土狗,个头不大,但是聪明极了。性格也温顺,一直紧紧地盯着陈情。

  一个上午李长安和席洛阳根本没停过,好在上午他们开摊得晚,到了饭店游客们也要找地方吃饭去了。所以他们也能吃个正常的午饭。不过一直也有零星的客人过来,李长安便先让席洛阳去吃,他再忙活一下。

  “张嘴!”席洛阳突然道。

  “我还不饿。”李长安笑着拒绝了。

  席洛阳也不说话,死死地盯了他一会儿,然后说:“你要是把胃累坏了的话,后续的治疗可不止一万两万。”

  “哪有那么夸张。”李长安虽然这样说,但还是抽了筷子出来,两人坐在长凳子上,捧着一碗面,呼呼吃得香。

  一碗米粉的量没多少,两人头挨着头吃了两口就没了。

  李安宁看了他俩一眼,觉得眼睛有点疼,干脆起来买了两个煎饼果子来。

  他们这里的煎饼果子喜欢在面粉里加一点点糯米饭,这样下面的屁有焦脆,上面的皮不失软糯,又不粘牙。酱不知道是什么酱,但是酱香中带着丝丝的甜,黄瓜丝和生菜恰到好处地解了炸里脊的油腻,复炸过的油条碎酥酥脆脆,每一口咬下去,味蕾都能体验好几个不同的层次感。

  李长安几口就把煎饼果子给吃完了,然后咕咚咕咚地把豆浆喝完。

  豆浆是隔壁摊子三叔公卖的。他的摊位算是固定了下来,不仅卖豆浆,还买其他的饮料。水果汁、蔬菜汁、谷物豆浆等等。

  他的儿子儿媳在县城租了间店铺做早餐店,每天早上三点起床,一直干到下午。也就赚个辛苦钱。前两天县城重开庙会,三叔公就问县政府贷款了一辆小车,每天在店里把东西全部装好,然后放到泡沫箱里带过来放这里卖。

  两夫妻用料实在,还别说,这里赚的钱快赶上他俩开店的利润了。

  这会客人少,李长安把糖浆调配好,李安宁抽空算了下一早上的营业额,大部分都是网络支付,加上小部分的现金,上午三个多小时,他们赚了能有三千多块钱。

  上午差不多一直是没休息的状态,李长安和席洛阳一共赚了快两千,李堇逾这边套圈也赚了两三百,而且有好多人看着那些木头玩意儿新奇可爱,还专门问李堇逾买了一些,也有七八百的入账,一加起来就有三千多。不过这些都是没有刨去成本的。

  李长安也惊了一下。以前他的爷爷出来摆摊,生意虽然也好,但一天也就两三千的营业额,刨去七七八八的成本,也就在两千左右。那时候他们还不止卖这些呢。木头、糖画还有各种小袋装的麦芽糖。

  不过他看到大街上人来人往的热闹样子,又想着罗盘上面的字眼。也对,人多了,营销策略也更好了,能多挣也不足为奇。

  “等收摊了,一人给你们包个大红包。”李长安豪气冲天地说。

  “大哥你放心,就包在我身上吧!”李堇逾虽然吃喝不愁,但是他的手里一直是没什么钱的,这会儿听到钱,他的双眼都要放光了。

  下午的生意更好了一些他们这里堵着一大堆人,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看这里人那么多,也会跟着来这里排队。一百个号码纸,上午有一些丢失了,中午趁着休息的时候,李安宁又把它们补好了,还将一百扩大到了三百。

  晚饭也没那么优哉游哉地吃了,吃个饭跟打仗似的,分秒必争。

  然后等天完全黑了下来之后,乌泱泱地一片看过去,满街都是灯笼。

  冬天本就黑得快,这里的污染并不多,抬头还能看见一片星空,再加上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的灯笼被点亮,顿时多了很多的感觉。

  “安宁,你把手里的三百号发出去后,就别发了,我们收摊吧。”李长安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对李安宁喊。

  “怎么就收摊了,这会儿正是高峰期呢!”李安宁冲他喊。

  “收了吧。”李长安却是很坚定。

  这会已经到了两百六十几号,李长安和席洛阳一起动手,干到三百号很快。

  有人听到马上就收摊了,人群中就有些乱,还有人喊:“怎么这么早就收啦?”

  “我们明天还在这的。”李长安没回答,只是笑笑,然后为明天招揽生意。

  在这里等的要么是已经拿了号码要么是买完了在一边看,也没等了很久最后却没等到的人。大伙又看他们都是一群学生崽子,都很理解,还有客人给他们买了热乎乎的豆浆请他们吃的。

  李长安把煤气给关了,然后喊道:“快收拾,收拾完了,我们去逛街。”

  少年人没几个是不爱玩的,被这摊子拘了一天,这会听说能去玩,立马精神大振。风风火火地收拾完,然后把小车先放在三叔公的摊位后面。老人家一人送了一杯豆浆,然后让他们玩好了早点过来拿东西,早点回去。

  山里可不好走,太晚回去了不安全。

  道路两边都亮起了很多的灯笼。这些灯笼全是用电的,也不怕会着火。罩衫各式各样的外罩后,看起来就透着一股朦朦胧胧的光。

  虽然有些矛盾,但事实就是这样很的。每个摊位上都有至少一个灯笼,每隔三米,也都吊着灯笼,这些灯笼让大伙看得都十分清楚,但给人的感觉却是朦胧的。

  天色暗下来之后,河水也变成了黑色,周围的灯光、天上的星星都被映入了水面。画舫里传来了阵阵有些缥缈的歌声。为了营造感觉,这里是不允许用音箱放音乐的,麦克风也不能。

  河上飘着的画舫很多,上面的乐器声很多,有古筝、有琵琶、有二胡、有萧笛葫芦丝、有吉他、有架子鼓、有钢琴小提琴等等,混在一起很杂乱,但因为都是自然发声,即便传出来也不会给人造成很大的烦恼,被风一吹有些散了,混在一起反而还有点好听。

  李安宁从昨天晚上开始拍照录像的手就没停下来过。一路走一路买一路玩。反正她有钱,买得多也不怕。

  几人手上都提了一个灯笼,这会儿是可以猜谜赢灯笼的,但灯谜必须要原创,不然网上一搜就能抱走一个灯笼了,这很不公平。

  但是摆摊的大多没什么文化,即便相处了灯谜,也是各种脑洞清奇的。猜的人虽然有高学历的,但现在的年轻人多实行的是拿来主义,想让他们自己动脑子想答案,还是一下就想出来,那也很不容易。

  所以现在的猜灯谜赢灯笼也只是一群人凑热闹。不过次数多了,以后也说不定能变成巨有意思的活动。

  其实现代人并不笨。相反,大家接触的信息渠道很多,受到的教育也普遍高于古代的中产阶级,但在实际运用这方面,不太行。

  因为大家都习惯了拿来主义。别的不说,李长安有时候在不同的新闻不同pp上,总能看到极度相似的文章笑话。同一个梗反复被用,同一个评论反复出现。好笑是好笑,但总觉得有些单调。

  李长安知道一家年糕做得特别好看的店,问了人找过去,果然看到摊子前面挤满了一堆人。

  李安宁几个还有好多地方没逛,这里人多,肯定要等很久,所以只有李长安和席洛阳留下来等了。

  年糕在软的时候,可塑性很强,跟橡皮泥似的,但是冷了之后会变得很硬。所以他们这边有一个很传统的习俗就是送年糕。孩子满月,要送年糕,结婚要送,搬家要送、过年要送、办丧事也要送。好像过什么日子都能送。送的年糕,各式各样的都有,主要是看用途。

  “能给我捏一个皮卡丘吗?”李长安几个看了许久,终于轮到李长安了,他兴致勃勃地问到。

  “可以的。”摊主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他从小跟着父母学了做年糕的技术,但是现在已经没什么人买他们这样的年糕了,家里就两个老人慢慢接着一点活计,生意一直不温不火的。知道儿子辞职回家。

  摊主小时候成绩不好,最后上了个职高,学得是动漫专业,出去工作几年没赚到什么钱,倒是又想起了以前的手艺。回来后捡起手艺,开始用年糕来做各式各样的二次元人物。

  他们家饿铺子生意越来越差,其实就是因为做来做去造型就那么几个,吸引不了年轻人,会买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但是他进行整改后就不一样了,老年糕的造型继续做,但是在做哪些的同时,也要开拓年轻人的市场。

  他父母都是做了一辈子年糕的人了,思路开拓后,凭着熟练高超的技巧,马上就在网上杀出了一片天地。

  很多年轻人,买年糕,回去也不是吃的,就是觉得新奇觉得好玩,加之几十块钱对于他们来说也不是很贵,所以他们的生意很好。

  摊主的手速很快,他拿出一块黄色的年糕,热乎乎的还冒着热气,然后只用一点黑色年糕,很快就捏出了一只买萌的皮卡丘。李长安一次性要了十个,李长安要的皮卡丘比较简单,十个花了三百块钱。旁边有小姑娘看到各式各样卖萌的皮卡丘,马上也要了十个。

  如果,请我们的网站地址《》

  请大家记住网站新地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天师他从山里来 分卷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