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在正院里屋小睡的德妃偶然听到过几回,就上了心。
这一次见面,惊为天人。那时候,她回家就同母亲说,长大了想要嫁给太子殿下。
但是苏夫人却不同意,夺嫡正在关键时期,谁知道最后是哪个皇子上位?那些皇子各个年级都能做太子的父亲了,苏太师作为中立党,哪儿能把女儿嫁给太子或是别的什么皇子,把自己拉下水?
那时候根本没人看好太子,而跟了太子,基本上就是万劫不复。若非后来那些皇子相互陷害设计,死了不少竞争对手,最后又同归于尽,哪有太子登基的机会呢?
所以德妃这个心思,提过一次便不敢再提了。
彼时德妃哪懂这些,她只是觉得太子长得好,脾气又好,会逗姑娘开心,她便喜欢。而且这可是太子,下一任帝王,她若是成了太子妃,以后就是皇后了。
因为这些原因,德妃的心思一直就没歇过。而父母不肯她嫁,她也只好偷偷惦记着。
但她也不傻,她发现太子似乎喜欢她姐姐。本着自己得不到的也不能让给姐姐的心思,她撺掇着母亲给姐姐找个夫家。
原本苏夫人根本懒得插手大女儿的婚事,巴不得女儿被嫌弃埋汰嫁不出去。反正大晏也没有大姐不出嫁,小妹就不能嫁人的规矩。
现在小女儿提了一句,苏夫人干脆遂了女儿的意。给大女儿挑了个面子上过得去的夫家,顺口还称赞了一下小女儿懂得友爱姐姐,是个好姑娘。
而这个人选,其实德妃也不是完全没插手的。
人是苏夫人挑的,但苏夫人是从一群人里选出了一个。而这群人的名册,是德妃命人准备的。
上头的人无一不是表面上看着不错,实际上嫁过去就犹如踏入火坑的人家。偏偏拿出去也有的说,即便再怎么差,也能找个借口出来。
比如其中一家的公子,他上头有父母、祖父祖母,还有兄嫂姊妹。母亲祖母都是严苛的人,姊妹也都并不友爱、或可以说是刁蛮任性,家里还嫡庶不分,庶子比他这个嫡子受宠。
但德妃是怎么说的?她说,这位公子听说风光霁月,学问也做得好。虽然家宅不宁,但哪家都有些小瑕疵,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公子是个疼人的,又没有妾室,姐姐嫁过去之后有夫君护着,不会有事。
......个鬼。
没妾室,有通房啊!而且婆媳矛盾、嫡庶矛盾、妯娌矛盾、姑嫂矛盾,一桩桩一件件,哪个都能压垮身子不算好的苏家大小姐。
皇帝陛下拿到这份名单的时候,好悬没气出病来。
如今再看到温柔小意、在他面前惺惺作态的德妃,简直令他作呕。别说临幸,他见都不想见到这个女人。
德妃对此,毫无所觉。
皇帝陛下最近见她的次数越来越少,她也无从发觉不对劲。如今被沈贵妃不怀好意地点了出来,她差点忍不住当场发作。
所幸宫女们又奉着新的小点心上来了,好歹转移了德妃的注意力。沈贵妃也就懒得搭理她了,转头去跟皇后娘娘说笑,把德妃抛在了脑后。
活像德妃是个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下人似的。
德妃捏紧帕子,她忍。
“德妃姐姐大好的日子脸上一点笑都没有,真是晦气。”宓妃见状心情愉悦不少,慢悠悠地刺了一句,接着也不搭理德妃了。
这宫里的女人她统统看不惯,只不过有些人她不好正面对上,比如皇后和贵妃。她虽然不懂规矩,但是也不傻,得罪了这两人没好处。不过德妃嘛......
别人看不出来德妃即将失宠,她却察觉到了一点端倪。皇帝每回在她宫中留宿时,偶然提到其他宫妃,一般都是态度相似的,语气冷淡而满不关心。宓妃估摸着,皇帝在别的宫妃跟前提她的时候,大约也是这个态度,虽然心里不爽,但帝王本就没有真心,这个道理她还是懂的。
唯有几个人是例外,比如提到皇后,皇帝便会语气亲切一些,仿佛是提及了亲人;提到贵妃,他就会不自觉地露出有些头疼的表情,很是无奈;而提到德妃,就是掩饰之后还是不经意露出的,一丝厌恶。
许是觉得宓妃是个脾气暴虐、有颜无脑的女人,所以皇帝在她跟前也不费心思伪装,只是稍稍遮掩一些。
宓妃心里知道,没往外说,也不屑于说。皇帝就这么误会她,也挺好的。反正她也懒得动心思玩什么阴谋诡计,倒不如就像现在这样,成为众人眼中胸大无脑的女人。
听着宓妃的讽刺,德妃还想发作呢,结果沈贵妃又转过头来跟宓妃搭话。这下德妃也不好说什么了,只能咽下这口恶气。
一直到开席,她都没能把这气放出去,反而在胸中越堵越糟心。
开席之后,茶点撤了下去,开始一道道地上菜肴和酒水。
女人这边是上的清甜果酒,果香比酒香更浓,闻着就舒服,颜色也清浅漂亮。便是不爱喝酒的,也愿意多喝两口。
菜肴则是四道冷碟先上,再上八道热菜,两道汤品并四道点心随后,摆了满桌。一般也就是意思意思每道菜动几筷子,基本上就能吃饱了。而菜,估摸着也凉的差不多了。
若非大晏不提倡铺张,只怕菜品还要多得多。
帝后之类可以将自己面前的菜赏给臣下,沈贵妃借口德妃娘娘脸色不好,怕是气血亏损,硬生生把自己面前那道“桂花红枣糯米糕”赐给了德妃。
硬说起来,这行为很不合规矩,毕竟她只是个贵妃,而且德妃又不是什么低位妃嫔。但是沈贵妃敢这么做,未尝没有皇帝陛下的默许在背后。
因此,德妃不能发作,还得高高兴兴地接下,哪怕沈贵妃把她当一个不怎么重要、上不得台面的低位妃嫔。
谁叫她比贵妃低一等呢?官大一级压死人,不是说着玩的。
不过那道糕点,德妃娘娘是吃不下去的。勉强夹起一个咬了口,就放下了。
沈贵妃见好就收,也没有非逼她吃光,只是笑了笑,没说什么。周围见到这一幕的夫人们少不得要凑在一块儿低声说一句“贵妃娘娘真是大度贤惠”,仿佛没发现贵妃行为的逾矩,而且还悄悄编排德妃仗着得宠,不把贵妃放在眼里。
德妃勉强保持住了微笑,好气。
他们也并非没有讽刺贵妃的意思,毕竟贵妃地位再高也是妾,怎能配一句“贤惠大度”?妾不需要贤惠大度,那是正妻才需要的品性。他们这说明,无非是见贵妃皇后关系好,忍不住嘴贱挑拨一下而已。
不过两尊大佛俱没有搭理这群无事生非的长舌妇,安安静静地吃饭聊天,旁若无人。
太后娘娘觉得眼睛疼,仿佛回忆起了中秋宫宴时,被两人的秀恩爱支配的恐惧。
她放下了筷子,觉得自己还是赶紧回宫去吧。这里对大龄丧偶单身贵族,太不友好了。
太后娘娘提前离席,这是正常的事情。毕竟人家“年纪大了”,总有精力不济的时候。陪你们吃两口就算给面子的了,还想让陪全程?别做梦了。
作为大晏朝最尊贵的女人,自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宫宴必须到场,那就出来露个脸,觉得不舒服了就去舒服的地方休息去,没人敢指摘什么。
皇帝陛下特意派人来问了两句,生怕太后娘娘哪儿不舒服。
好在太后只是眼睛疼,说了一句困了,便毫无阻拦地回宫休息去了。
中午的宫宴吃了一个半时辰,差不多的时候,大家就分散开来去不同的地方了。
男人们自然是去前宫小校场,今日宫里设立一些小的活动,比如蹴鞠打马一类的比赛,让年轻儿郎们去争夺奖赏。年轻姑娘们,则在长公主的带领下兴冲冲地跟过去瞧热闹了。
今年因为发生了战事,皇帝秋猎都没去,原本定在秋季的、一年一度的马球赛,自然也就没办了,姑娘们早就在深闺里憋坏了。
夫人们是不会去,那儿人太多,他们需要避讳。干脆去了御花园,正好长公主他们把御花园空出来了,掐好给夫人们赏雪。
刚入冬月的时候,淮京就下了一场薄雪,然后第二日便化了。隔了几日,在前两天,又开始下起来。今日雪已经停了,京城里积了厚厚的雪层,银装素裹,却没能彻底把长青植物掩盖住,于是雪白与青绿色相间,煞是好看。
众人裹上厚实的外袍和披风,带上兜帽缓缓在雪中漫步。御花园里的大小道路已经被清扫干劲,踩在上头倒不怕湿了鞋子、冻了脚。
这么冷的天里,有兴致赏雪的,哪都不是一般人。
沈贵妃自个儿有内功护体,不惧冷热。她硬生生凑到了皇后身边,借助披风的遮盖,牵住了人家的小手,把日灵悄悄输入对方体内,替她暖身子。
傅皇后果然被讨好了,冲她笑了笑。
贵妃娘娘顿时飘飘然。
她俩是不怕冷了,但是其他夫人却没这个能耐。抱着暖手炉,过了一会就开始控制不住地悄悄打起了哆嗦。没风还好,一吹风就冷得不行,江南的冬日透骨的凉,一点不比北方的好受。
皇后娘娘体恤,见状便提议回海晏殿吃茶暖身子。众人自然恨不得举双手双脚赞同,于是一群人又呼啦啦回了屋子里。
沈贵妃想去看看女儿,便和皇后娘娘打了声招呼,带着人过去了。
“这个不好吃的。”一进屋,就听见晴曦奶声奶气的小声音,一本正经地,像个小大人。
她把蠢萌表弟手里的糕点拿出来,丢到一边,用自己的小帕子给这只吃货擦了擦手,取了另一块带着奶香味的点心给沈礼逸。
“这个好吃。”她说道,“好咬。”
母妃说了,小表弟牙还没长好,不给他吃太硬的东西。
新拿来的糕点甜甜的,入口即化,沈礼逸小胖墩顿时就喜欢上了这个口味。他高兴得不行,却很懂事地拿了一个给晴曦姐姐。
晴曦十分得意,吃掉了点心之后给小弟们炫耀道:“我表弟特别乖。”
小弟们齐齐点头,表示同意。
晴曦满足地摸了一把傻小胖的脑门:“但是他很小,你们要帮我保护他。”
像足了一个护着人的黑帮老大。
沈贵妃抹了把脸,忍住了笑。
沈礼逸呆头呆脑的,只顾着吃,根本不知道姐姐在说什么。发现沈雨晴的时候,还嚷嚷着要抱。
“吃了多少东西了?小馋猫。”沈雨晴戳了戳他肉嘟嘟的脸。
晴曦立刻把弟弟护在身后:“没有吃多少,逸逸很乖的。”
是个合格的姐姐,就是无师自通学会了溺爱孩子,沈礼逸还好没丢给她教着,不然不知道会宠成什么样。
沈贵妃配合地表示相信女儿的话,没再说什么,揭过了这一茬。不过心里还是感叹女心外向,怎么快就胳膊肘往外拐了,辛酸的犹如一位老母亲。
“对了母妃。”晴曦双眼亮晶晶地看着沈贵妃,“我想出去玩雪。”
如果,请我们的网站地址《》
请大家记住网站新地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