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

+A -A

  职场、家庭”三方面人际关系,而勉强为之?

  亦或是有若曾经“所托非人”,最终觉得还是自家人可靠,有感而发?

  我们不得而知,或许我还没能理解此句的深刻含义,毕竟我的人生储备还不足够嘛!

  无论如何,有若带来的这一则貌似虎头蛇尾,但实际上我们起码收获了两条处理人际关系的良方: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我们能够把这两句收为己用并融会贯通,也已经足够了。您看我们多幸运,不用自己摸爬滚打浑身伤痛总结血的教训,就有先哲的智慧作指路明灯,当然得好好利用!一纯充分发挥奸商潜质,将与您共同登上夫子和一票孔门弟子的肩膀,傲视群熊(孩子)!

  孔子对“好学”的定义原来是……

  当听到别人家孩子如何“上进”、如何“好学”,一纯就很不舒服,表面上附和着称赞一番,实则心里很是嫉恨:“好学好学,哼,这小贱人装模作样地‘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以为就是好学了吗,叫你几时折在本宫手里!”

  “卡!”导演大喊一声,“请孔子就位,准备下一场!”

  “怎样导演?我这加了点宫斗专业用语之后是不是更有张力了,还可以吧?”一纯屁颠屁颠跑去问。

  导演端着架子:“不错不错,继续努力,这次很成功地衬托出了孔子,你可以杀青了。”

  一纯开心地离开了片场,殊不知导演转头笑得十分谄媚,迎着孔子讨好道:“夫子不好意思啊,刚刚有个女十二耽搁了一下,让您久等了,您的戏现在开始拍好吗?”

  孔子整整衣带,拱手回答:“可以了。”

  导演笑成霸王菊:“各部门就位!”

  伴随着场记一声“!”镜头聚焦在孔子的脸上。

  他温润一笑:“各位小朋友,千万不要学前头那位姐姐,那是反面教材,专门来衬托我的。你们看我为什么这么有魅力?因为我是君子呀!大家也要成为君子哟。”

  然后孔子得意洋洋地继续说道:“既然‘好学’不只是多读书多看报,那还能是什么呢?请大家看看我的定义吧!”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第一》第十四则

  首先,好学派秘籍武功第一重:轻物质重精神。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是好学派的八字箴言。物质上不那么讲究,而把重心放在精神追求上,才符合“好学”的要求。

  当然了,孔子也不是叫大家别吃饱饭、颠沛流离,一日三餐还是得认真吃的,只不过别过分追求丰盛与美味;住所还是得有,只不过别过分追求安逸与奢华,这一点看官们要仔细理解。您瞧,“饱”的字义,除了有大家都熟悉的“与饥相对应”,其实还有另一种叫“满和足”;“安”的字义,也不只是“安全”,更有“安适”之意。

  所以呀,我们可以这样翻译这八字箴言:饮食不求满足,居所不求安适。

  当您把第一重武功练得“我似行云流水、敌已屁滚尿流”时,就可以向第二重发起冲击波了:敏于事而慎于言。

  办事敏锐勤快而说话小心谨慎。这一看就是言行方面的问题了,不知道您有没有体会出孔子想强调的是什么呢?

  一纯不卖关子啦,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办事,孔子给了个“敏”字,“敏”不仅有“敏锐、灵敏”之意,同时还含有“敏捷”的意思,那就有快速的意味了。

  至于说话,孔子则给出了“慎”字,谨慎就决定了速度是较缓的。

  您想啊,我们一般人办事与说话的速度分别是怎样的?办事的时候想东想西拖拖沓沓,龟速;说话的时候倒是意气风发侃侃而谈,爽快!

  这可跟孔子提倡的“办事麻利而说话谨慎”刚好相反呐!祸从口出,所以要“慎于言”;“敏于事”能更好地抓住机会,效率一高就有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支配了。

  现在,您理解这第二重武功的好处了吧。

  至于第三重武功:欲练此功,必先……不是自宫啦,当然只是要把第二重练好而已!

  就有道而正焉——主动靠近高尚的人去匡正自己。

  这就又上升了一个高度,考验的是大家的意志与恒心。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正”我们一般理解为“匡正”,强调的是一种自主性。

  有的人会理解为“靠近高尚的人请他帮忙指正自己”,这种理解不能表达出孔子的原义。学习是自己的事,是一件自主性很强的事情,就算请了高尚的人来帮忙指导,自己其实并没有真切的改过之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终究也不成事儿。所以,一纯觉得孔子想表达的意思是:主动靠近高尚的人,揣摩自己不足的地方,然后去匡正自己。

  把这三重武功练到家了,那您也就掌握了孔门的“好学”秘籍了。

  “怎样?看完这一则,大家不会再误会我是‘迂腐的书呆子’了吧。要是再这么说,宝宝就不开森,要发飙了哈。”孔子把握最后机会蹦跶出来如是说道,“毕竟,人家从来都不只是死读书的,日常教学中可是满满的生活处事技能呢,你一定要到哟!”

  想提升自我,就靠这一句话了……

  当冬日的阳光和温度再度联手欺骗一纯时,我哆哆嗦嗦地一拍键盘:“姑奶奶今天就霸王硬上弓,来个简单粗暴一点的!”

  没错,被硬上弓的对象就是您现在看的这篇文章。

  大冬天的,找什么切入点,哼,不找了!

  来吧,我们直接来干掉本篇我要讲的最后一则: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第一》第十五则

  这一则,是我最爱的子贡在和夫子唠嗑呢,听听他们的对话内容吧:

  子贡问(孔子):“贫穷时不谄媚,富有时不自大,(这种行为)怎么样?”

  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还是不如贫穷而快乐于道,富裕而又好礼的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您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孔子说:“赐呀!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因为)你能举一反三地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内容了。”

  哎,为什么说孔子的答案层次要高一点呢?

  您看,子贡说的是“贫而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小屁孩问道孔夫子 分卷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