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

+A -A

  在姜一宁难得遇上的几个不出通告的清闲日子里,于萧也趁着业务淡季请假在家,和他做双宿双栖的一对米虫。

  说起来似乎有些配不上他们的身家,这两个年收入比大多数家庭的全部资产还多的小富豪,闲下来的时候,比起早上在巴黎喂鸽子,晚上去赤道看日落的生活,倒是更喜欢和家里的沙发融为一体。

  于萧看完搁置了很久的《人类简史》,放下书,掏出手机刷起了r。

  姜一宁躺在她腿上,起先觉得这大概是老婆看的书里他难得能看明白的,翻了几页后又头昏脑涨地合上,点开知乎,搜起了“《人类简史》读后感”,意图纳众人所长,好假装自己对这个话题也有些高深的见解。

  于萧并没有错过姜一宁这一系列的举动,也很清楚知乎虽然被誉为中国版r,其学术价值和含金量都没有什么的可比性——更何况姜一宁看知乎,最喜欢逛的两性话题。

  但她不在乎这个,笑着揉了揉他毛茸茸的脑袋,“你有这时间,还不如再回答几个别人邀请你的问题。”

  姜一宁是个知乎大,成名作是在“非常有钱是种怎样的体验?”下的回答——没有文字,只有照片,照片里是他那一车库的大。

  意外在知乎走红后,他便爱上了这种给人答疑解惑的感觉,十分乐于在各种话题下给出自己诚实的回答。比如,在“如何一夜暴富”的问题下,他回答,投胎,获得了两万多个赞同与五万多个没有帮助。

  “萧萧,”姜一宁抬起头,“你是不是嫌弃我没文化。”

  “你学小钊什么不好非学他玻璃心?”于萧看着他嘴撅的能挂油壶,失笑道,“没人比我更清楚你以前考试及格过的次数了吧,我要嫌弃你也不会等到现在了。”

  “也是,”姜一宁立刻就被哄好了,“你自己都那么有文化了,还需要一个也有文化的老公做什么,两个人在一起还是互补一些好。”

  于萧没有反驳他乱七八糟的论调,但也有意岔开这个话题,便感叹道,“唉,要是小钊有你一半没心没肺,也不至于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姜一宁正要回应,便感觉到了手机的震动,一低头,吓得把手机掉到了地上。

  “卧槽……”他伸手去捡手机,发现够不到,索性把整个身体往地上滑,落了地还打了个滚,让于萧登时觉得自己怕不是养了条狗。

  “刚说到小钊他就来消息,别是顺风耳听到我们在聊他吧。”姜一宁一边吐槽,一边起身,见于萧顺势活动了一下被枕地有些麻的大腿,便体贴地没再躺上去,沿着她的轮廓坐下,把人往怀里一揽。

  “怎么可能,你猜他在我们家装了窃听器还靠点谱。”死理性派虽然尊重科学,可也有八卦精神,说完,又好奇道,“他说什么?”

  “他说,”姜一宁把手机递了过去,“他找到苏逢时了,让我不用再帮他找了。”

  “……?!”

  “……?!”

  两个人对视一眼,都清楚地看到了彼此头顶那对称的问号和惊叹号。

  姜一宁是在婚礼上发现苏凡瑜就是生不逢时这件事的。

  他对人的声线本就比常人敏感,起初听到苏凡瑜说话时,虽然知道苏凡瑜与苏逢时的声音有所不同,心里却忍不住隐隐起疑,只是到底不太敢信。直到听到苏凡瑜在台上祝他和于萧新婚快乐,他才再没办法自欺欺人——虽然更低沉一些,但那和他在微信上听到生不逢时祝他新年快乐的声音简直一模一样。

  发现这个惊天秘密后,他慌慌张张地灌了自己一杯香槟,开了些灵犀,没有第一时间和身边的齐卫东通气,而是选择找了见过生不逢时真人的于萧。

  “没错,就是你想的那样,苏凡瑜就是苏逢时。”于萧告诉他。

  虽说于萧连他都瞒着的事实让他难受了几分钟,但在于萧的坚持下,他最终还是同意了在查到能够证实生不逢时身份的决定性证据之前,和于萧一起保守这个秘密。

  “找到了……?”于萧下意识便拿起了手机想要联系苏凡瑜。

  她当时让苏凡瑜发言,其实就是存了想让齐卫东发现的心思的,却没想到就连姜一宁一个旁人都看出来的事,他却依旧看不清。

  意识到这件事后,她虽仍对齐卫东抱有愧疚,却再也没有尝试让他自己发现苏凡瑜的身份,也做好了把秘密带进坟墓的打算。

  谁知,世事难料……

  手上的动作因为心虚而迟疑了一下——她的心情因为意识到自己有些里外不是人而五味杂陈,觉得既对不起苏凡瑜的信任,也对不起和齐卫东朋友一场,一时间,便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姜一宁见机,赶紧阻止了她,“你先别,”而后又纳闷,“我这儿查了半天都没找到证明生不逢时就是苏凡瑜的证据,他自己上哪儿找的?”

  稍冷静了一下,于萧也察觉到自己这样贸然联系苏凡瑜可能确实不合适,“听他语气,感觉还没有和苏凡瑜摊牌。”想了想,看了眼自己并未收到任何消息的手机,补充道,“也没想和我算帐。”

  “是啊,他可能有自己的打算吧,”姜一宁见于萧没再打算通风报信,松了口气,顺着于萧的话往下,“你帮苏凡瑜瞒了小钊一次,也该帮小钊瞒着苏凡瑜一次才公平。”他没于萧想得那么复杂,只觉得她这胳膊肘怎么也不能往外拐地太过分。

  于萧思索了一会儿,缓缓点头。齐卫东既已知道真相,剩下的事,便理应只属于他和苏凡瑜两个人,旁人掺和太多也并不太好。虽然左右她做不了什么好人,可起码也不能坏事不是吗?

  打字。删掉。打字。删掉。

  姜一宁在稳住于萧时表现得异常果断,但等到需要自己做决策时,却又头大了。

  他绞尽脑汁想了三分钟,有些烦躁地呼噜了一把头发,忍不住看向于萧,求助道,“那现在我应该怎么回他?”

  “也不知道具体是怎么一回事,你就说下次有空一起吃个饭吧。”于萧此时已经从刚才的惊慌中彻底脱出,恢复了往日的谨慎,一字一句地说完,又道,“我们虽然是朋友,但也不方便多管闲事,只能先顺其自然了。”

  姜一宁道好,照做。

  感觉大家有一点点误会,解释一下,星星虐得差不多了的意思是目前这个情况再往下(无论小钊怎么作死)他都不r了还不会马上就到火葬场,不过也快了

  《落叶的季节》

  齐卫东没有再回复,事情也算是暂且告一段落。

  但这突如其来的插曲,仍然彻底打乱了两个人闲适的休息节奏。

  于萧虽表现得比较镇定,但实际上还是觉得脑子有些浑,每看几行字便忍不住想一会儿齐卫东和苏凡瑜,完全无法连贯思考,于是破天荒地刷起了微博。而姜一宁原本正津津有味地看一个搞笑知乎回答,这会儿也再笑不出来了,烦躁地不断下滑刷新页面,却没有任何仔细看的欲望。

  直到……

  “如何评价易冉为《落叶的季节》重新作词的水平?”

  “咦?”姜一宁好奇地点进去,忍不住发出了惊呼,“这是什么陈年玩意儿?”

  问题中,附了一个极具年代感的视频。

  视频画面里,两个模糊到几乎看不清脸的男生一人坐在钢琴前,一人抱着吉他站在舞台中间,若不是背景声中有主持人的串场报幕,哪怕是和他们做了多年同学的姜一宁也没能认出他们就是易冉和苏凡瑜。

  姜一宁看着易冉略微欠身后坐在了高脚凳上,手随意地播了几个音,像是准备要表演的样子,于是调大了声音,拉于萧一起过来围观。

  高中生时代的节目表演虽然在久经舞台的姜一宁看来稍嫌单调简陋,但易冉台风稳健,气场十足,唱功对于业余选手来说也算是很不错的了,而苏凡瑜只露一个侧脸,虽看不出状态,但钢琴弹地很准,也不算拖了后腿。

  在心里给他们的表演打了个7分后,姜一宁一边往下看回答,一边问于萧,“你对这个节目有印象么?我怎么完全不记得了。”

  “你不是因为前一天和齐卫东在酒吧喝嗨了直接没来学校么,”于萧是记数字的一把好手,看着视频里勉强可以辨认的红底黄字横幅,立刻通过“第十九届外国语附中校庆”算出了视频拍摄的年份,“不过我对这个节目没什么印象,这视频看着也不像是正式表演,倒像是彩排……等会儿,《成名在望》还没开播吧,易冉怎么就在知乎火了?”

  知乎达人姜一宁见难得有个自己知道而老婆大人不知道的事儿,高兴地把嘴巴咧到耳朵根,科普道,“这个事情呢,是这样的。之前这节目不是有个先导集么,知乎有个人陪着女朋友看了,感觉易冉这个名字有点耳熟,一查自己的r关注,发现自己了很久的大神竟然参加了一档国内选秀节目,当时就崩溃了,发了篇文章易冉,结果因为易冉的履历实在太吓人,反而让很多人对他和节目产生了兴趣。”

  于萧点了点头。易冉和她读的是同一所大学,又一直是聚光灯下的风云人物,对于他的厉害之处,她也时有耳闻。

  她知道他在四年的时间里拿到了经济学和哲学的双本科学位,还是荣誉毕业生,在研究生毕业之后,先是进了谷歌,而后又被华尔街挖走,薪资七传八传的有至少十几个版本,一个比一个高得吓人,具体是做什么工作却没人说得上来,只知道挂的是“顾问”头衔。

  于萧这边正回忆着,姜一宁那边也被一个回答给吸引了。

  “不请自来。

  刚才查了一下,发现作曲人齐卫东以前公开说过这首歌旋律是在描述异地恋人的思念,但原填词写出来的感觉更像是写两个人分手后一方的怀念,词本身也没什么美感,可能是因为当年的齐卫东还只是个没名气的高中生,而这首歌又是一个小白偶像剧插曲的缘故吧。

  原视频音质不好、听不清歌词。我特地去找了一下,发现这个视频来源的作者当年除了这个视频还贴了改编后的一段文字版歌词。就所能看到的东西来说,这个版本不是我吹,真的能打爆原版。

  虽然不能和有名的作词人相比,但易冉一个从小长在美国的人,能写出这样的东西,可以说是神了。

  随便放两个对比。

  原版歌词:你在时春回大地,你不在,就是落叶的季节。

  改编歌词:梧桐树被光染镀,时辰促,两季飞逝三日驻。

  原版就是小学生写歌词的水平,完全没有考虑押韵,说好听点叫简单粗暴的口水歌词,说难听点叫没这金刚钻非揽瓷器活。

  而改编的歌词高杆太多,还有一些诗意。

  我理解的歌词意思说,梧桐到了秋天变成了金黄的样子,像是被阳光染了色一样,从春到秋两个季节(梧桐由绿变黄),因为有你在,过得飞快,而我们刚分别的三天却像是永远停驻了一样长,所以,时光真是促狭的东西啊。

  这个视角和描述都很妙,个人非常喜欢。

  p.本来觉得时辰促的促是仓促的意思,对应后面的飞逝,但是读完一整句,又觉得促狭更加恰当。

  再说一句。

  原版歌词:你曾说,乘候鸟归来,却留在,冰天雪地的北海。

  改编歌词:银装素,玉尘不停步,盼春入,恰似我见雪思慕。

  原版……虽然看得出努力押韵了,但是有个很大的槽点,北海虽然有个北字,但实际上在广西,是南方,没有冰天雪地。除非词作者想说的不是北海这个地方而是北京的北海公园,不然他可能会气死他的地理老师。

  改编歌词依旧很秀。冬天,银装素裹,玉尘也就是雪花,因为盼着春天的到来而不停地落下,恰似我看到雪就想到你。雪花不停,我心不宁。

  ……”

  姜一宁并不习惯这种调调,努力看完大半,被答主酸得一激灵,借着吐槽缓解不适道,“嗬,易冉一香蕉人还能写出这种水平的词呢?”

  “不是我写的。”

  易冉在节目录制的间隙,第十次解释道,“是苏凡瑜写的。我和齐卫东是高中同学,对。”

  短短几个小时,这个视频已经从知乎火到了微博,热搜第一位转载了知乎对于易冉的生平介绍,被好事者转发了三千次。

  和易冉一起参赛的选手里网瘾朋友不少,看了微博纷纷私信吃瓜,这才有了让易冉头大的当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盲人摸象 分卷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