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

+A -A

  虽然这依旧血腥,可是比起以前行刑者随意砍杀好多了。而且还提出了义务劳动可以免除一定的刑罚的提议。

  而弟子木叶则是改善了种植业,他从各类粮食作物中选出了产量最大的,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推广,使得人民的可以三天吃一顿饭。

  而这两人极力推崇金华烨,使得他贤名远播,人人都称其为善人。

  而今日,窗外的烈阳正好晒在了门口的石阶上,两位年轻男子正弯腰向坐在上位的男子行礼。

  “师傅,您这次回到了金国,可还回在回来。”

  “师傅,您是否可以让弟子们跟随您?”

  苏华和木叶十分不舍,他们先前都处于人生的危难之际,食不果腹,朝不待夕。但对方则日日提供食物,白日里则教导各种技艺,使得他们一个被国王任用,成为国之重臣。而另一个则是成为了改善民生,为万民敬仰,为权贵所尊崇。

  他们从未想过此生可以有这样的日子,不用担心下一顿饭在哪,不用穿着碎片一样的衣服,甚至脚上可以穿鞋子,头上还可以用来彰显身份,而绑条布巾。

  也正因为此,他们才更舍不得老师离开,老师常说人要有感情,会有不舍。现在他们胸腔内跳动的这颗心,每一声都传来沉重的不舍,这感情压制他们大脑。

  “为师也舍不得你们,只是为师还是金国的太子,就算金国想要改立太子,为师也得回去。”金华烨来此第二年,他的父皇便要改立太子,那时金华烨还未教会自己的徒弟一技之长。便被夺去了太子的名号,水国人听闻这件事,时常有人到他居住的地点来嘲讽他。

  但是,在他力劝水王将自己的弟子收为大臣后,他们的才能和奇思屡屡有大用。也因此,他后来的弟子都在水国的朝堂中有了立足之地。

  尽管也有弟子不愿为官,而是想要云游四海,也在朝堂中有自己的位置。

  而且水王的两个儿子也由他教导。只是近来随着他的名气传到了金国,金王便将后立的太子撤下,然后几次向水王讨要他。如今更是要他回去行孝礼。

  本来没有一个国家重视孝,但是随着他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传下,便开始有各种繁文缛礼。当然金水两国中,水国率性而为,金国则注重各种礼节,这也是虽然孝被传下于水国,但金国却能早早运用,以此来要回他。

  金华烨离国三载,也很希望可以回金国传下自己的学问。

  “待为师走后,你们都师弟便由你们负责教导。那些已经学成的,他们都有自己的事情做,你们不要管。但是这些你们要让他们勤读我留下的课本,同时也要传授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使得他们知道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为。在这其中,我最担心子伞和有余两人,他们如今年幼,又是水王的子嗣,他们两的教导你们要尤为注意。先授之以德,再传之以艺。切不可使其二人失去了仁德和宽恕。”金华烨句句沉重,发自肺腑。两人听完,都心中有数,口称从师命。

  出了府邸边看见几个弟子牵着一匹牛,后面跟着一辆车。金华烨回头望了一下这府邸,它比三年前更破旧了,但是更有人气了。只有一只巴掌大的鸟儿停在屋顶,大门旁边有一两株嫩绿的幼草。

  而他的弟子们则是按照身高从左到右站着,成了一排又一排,黑压压的一片。而苏华和木叶则站在最左端。

  他冲他们一摆手,他们便一起弯腰,画面肃穆庄严。国家的未来,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明天就这样交给了他们了。

  金华烨抬脚坐上了马车,他来的时候是孤身一人,走到时候则是两辆牛车,和十个人相随。

  走走停停,这时节的天气正好,往外看能看到草木生长,鸟儿在树上休憩。远远的河边有几个妇女一边洗衣服一边聊天。而在附近的土地上则是有农夫忙碌着。

  出了都城,路边的景象十分的令人神往。再远一些则是树木随意的伸展身躯。只是牛车十分摇晃,金华烨一路上想着自己做了哪些又有哪些没做。

  他已经把农业手工业和医学,法学,教育学都选了合适的人传授了下去。一个国家要有合适的政体,有足够的食物,治病的医师和待人处事的道理便是足够了。剩下的需要他们用一代要一代的时间慢慢揣摩。当然他教的内容也并没有多么的超出这个时代。太过先进的东西往往都会给这个国家带来毁灭的打击,这些道理,他都懂。

  很快,就来到了金国的国土,四十人的队伍有些壮观,他在路上又收了了几个弟子,一边赶路一边教学。当然,这些人大都是富家出身,他们都带着足够的食物,不然金华烨出门时只待的足够十人的食物不够。

  这些人期待能够接着他的名气培养他们的才名,能够将才华献给帝王,而他也期待他们可以带着他的思想改变着腐朽的世界。

  金国的皇宫门口,他的父母正翘首以盼。接着则是种种寒暄的话语。父母的眼中都带着对他的殷切希望和有更多的不舍之情。待将他带来的弟子都安排妥当了,也是三天后了。

  这期间,有大臣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他的身边学习,都被他拒绝了。所以三天后,他刚刚出门,门口则是许多人,他们大都穿着得体,为人谦和。只是他们的孩子不一定如此。

  有的年轻人对着他看过的去的目光下意识的躲闪,被他父亲发现则是在脑袋上抽了一巴掌。

  也有小朋友睁大两只眼睛看着他,一副天真自然的模样,只是年轻太小了,不能跟着他。

  很快,他便从这些人中挑选出来十个弟子,他们都是清秀的模样,但有几分的智慧和大胆。

  挑完弟子后,他便让他们回家,几日后再来找他。

  他一路直接进入了朝堂中,父皇和百官在不停的争吵,一位年轻的容貌像自己的男子在父皇的身侧,看见他便露出了一个无伤大雅的微笑。

  他轻轻说回了一个笑容,便站着在大臣的旁边,听着他们的讨论。

  待到父皇问他意见,他便细细的将自己的想法讲出。一连三日,朝中无论何种问题,他都能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且态度不失恭敬,为人不失谦和。

  也因此,一天夜里,他父皇在和母后谈起时,讲道“烨儿行事有自己的原则,万事都有合适的想法,不愧是在水国风生水起的人物啊。只是,水国的臣子均为他的弟子,若是他为太子,国家恐怕会不安宁,对面的君王也会心生不安啊。”

  “君上说的有道理,可是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他不为太子,便把位子给苏溪儿的儿子吗”这位王后一副哀怨忧伤的深情。

  “作为一国的君主,必须为这个国家负责。”他态度坚决,气势磅礴,带有一股不可辩解的语气。

  “愿君上不要薄负我儿。”美人低低念叨,便拉住了对方的衣袖。

  君王转身,满腹柔情,欺身而上。

  第57章教化世人

  第二日,在朝堂上,他的父皇便当着朝臣之面让他去当一郡之首,提出他三年远离朝堂,怕是早已不熟悉国计民生,便派他去东南之郡,正好教化万民,彰显皇室葳蕤。

  而东南之郡则是树林茂盛,人民居住之地极为狭窄。而且此地民众骁勇无比,但原始遗风极盛,不通教化,往常有官员来此都是被当地人生吃了的。

  金华烨对此,自然称好。他现在修为极为高深,无论是谁都伤不了他分毫,自然不会害怕什么原始人。虽然他父亲此举是让他远离朝政,甚至有日后便把此地封为他封地的意思。但是这正和他意。他回来说因为他父亲不希望他继续帮助水国,而使计让他回来。而现在又不顾他的性命将他安排出去都是帝王心术。

  听闻此话,站在高台之上的年轻男子顿时高兴,他猜到父皇此举便是为了他。他露出了一个轻轻的笑容。

  而在一天后,听到这个消息的王后大发雷霆,“好啊,说好的不会辜负我们的孩儿,结果就立马把他安排到那等子虎狼之地,他究竟有没有把烨儿当成自己的孩子。先是去当质子,又是好不容易回来,却要去做什么郡守。谁人不知道东南之郡有去无还?金砀我算是看透你了。”

  她坐在雕花檀木椅上,身上的褐红色外袍翻折杂乱,鬓发斜歪着,整个人都像无魂的痴呆儿一样,魂不守舍,一抹清泪划过了她娇嫩的面庞。

  “王后,这是王子昨日让奴婢转交于你的。”旁边的丫鬟伸出手来,一串金色的项链正在柔嫩的双掌中,中间有一颗红色的玉石,颜色极其鲜艳,被金丝缠绕在其中。

  “王子说,愿此条项链可以陪着王后。”

  她拿起这条金掐玉项链,面色深沉,神色严肃。

  “关宫门吧!”良久,才传来这样一声。

  听闻此事,在议事堂的金王无奈的摇了摇头。

  他自言自语道“本王怎么会让金国也都是他的弟子呢?本王可以不想金国也沦为他的弟子所有。梓潼缘何不懂朕啊。”

  而此时,咿咿呀呀的牛车摇晃着走出了城门。

  “老师,我听说东南之群的人穷凶极恶,他们在灾荒之时常有父亨子,人相换的现象。老师我们此行极为艰难,你为何只带几人?”一个小不点摇头晃脑问到

  “你父亲说要带你归家,你为何不愿意?”金华烨反问到。

  “母亲说老师教育的弟子都是人才,那么老师一定要主意,可以制止这种荒唐的事情。”

  “你既然相信老师,那老师一定要有法子的。”

  随着师生之间的聊天,牛车缓慢的走向远处。远处斜阳余晖照在路边的树叶上,明明晃晃的光芒就想迟暮的老人最后一瞬的精彩。

  几年后,东南之郡成为了有名的粮食之都。这里的天气怡人,日照充足,而且还有金华烨特地寻来的水稻良种,人人都能吃饱饭。而且纺织业远近有名,东南人民身上穿的锦绣衣服更是十分的舒适。而城池中街道整齐,人人各得其所。官府内的衙役孔武有力,郡守为人公正,其名声远传。

  消息传到了都城内,各方人士都对此反应不一。王后则是欣喜不已,她拉着贴身丫鬟高兴的说的“本宫就知道烨儿是有大才的人,将一个荒凉的东南之郡经营到了这样繁荣昌盛的样子,定然只能是本宫的烨儿了。”

  “快,该开宫门了。”她抚摸着胸前的红色玉石说到。

  而到了金王耳中则是一种威胁,“本王当年无奈才把他当做了质子,可是他却培养了那么多的能人异士给了水国,而如今更是将东南荒凉的地方变成人民安居乐业的胜地,他这样做,有将本王放在心上吗?本王只希望他能在自己的封地上待一辈子,可他这样,是真的想要问鼎王位吗本王还没老呢!”

  而旁边的奴仆,连忙举过了一杯茶水,茶水色泽鲜艳,泛起一圈圈涟漪。

  金王抬起茶水,一饮而尽。

  传到二王子耳中,则是“哥哥你又要回来抢我的东西吗?”

  “来人,准备好笔墨,本王要修书一封。”

  次日,一大早在朝堂上,百官分成两列站着,金华烨站在右边第一行。而左边则是二王子,他在左侧躬身而立。金王在座椅上认真的聆听着下面的臣子的话语。他的肌肉紧张,正不停地发抖,旁边的奴仆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他突然间开始咳嗽。

  “臣认为可以将全国各地的土地收归在册,然后许各地的人民自行开耕未在册上的土地,只要他们主动去官府登记就可以免除他们三年的赋税,如此一来……”

  正在侃侃而谈的宫员听到这咳嗽身面色一变,但他仍是强撑着继续念下去。同时心理默默地期待着不要出什么事。可尽管如此,传到耳边的咳嗽声始终不停止,他的声音慢慢变弱,沉寂了下去。

  百宫互相以眼睛示意,不敢出一言。

  金王的咳嗽声正如半夜的钟声绵延不绝,一声声都打在大臣们的心上。直到突然间的一口鲜血吐出。大臣们立即匍匐在地上,瑟瑟发抖。

  跟在帝王身边的仆人连声大喊,旁边的人影幢幢,大臣们瑟缩着等待命运的终结。

  站在左侧最首端的二王子现在整个人浑身出汗,他目眦欲裂,完全不感相信他一向健壮的父王竟然会在朝堂上发病。但是他趴在地上,旁边根本没有人看得出他现在的表情。

  咳嗽声不停止,帝王的鲜血顺着嘴边的手指缓慢的留下,一滴滴的撒在地面上。旁边的奴仆们都跪在一旁,在心底不停的请求满天神佛保佑帝王。

  可惜,天上的神佛听不到凡人的祈求,随着一声声降下来的声音,帝王轰然倒下。

  旁边的仆人向前伸出手指探了一下呼吸,接着他颤抖的声音响起。“金王逝世了。”

  大臣们顿时齐声哀泣,安静的议事堂内瞬间变成了黑压压的场景。

  在这短暂的哀泣后,他们又开始争论谁该成为新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快穿的日子 分卷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