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

+A -A

  等把柴添加好,鱼已经领着采集队的人,走到湖泊边上,他拍拍手,“行啦,咱们回家补觉去。”

  跟鱼交接好后,就回部落里补觉,下午再过来砍柴,越来越多的木柴堆在旁边,足够烧好几窑。

  就这么坚持到第三天早晨,估摸着等时间差不多,景蕖便停止往窑洞里添加柴火,让窑室降温。

  水季温度偏低,停止烧火后,土窑的温度下降很快,等到下午温度降下来,才动手揭窑口泥土。

  用来封窑口的青树枝,已经完全碳化,看着黑黢黢的,拿在手里比活树枝轻的多。

  刚揭开封层,窑室里还有些残余的热量,夹杂着灰黑色的灰尘扑面而来。

  景蕖被灰尘呛到,忍不住咳嗽两声,才站在窑口往下探。

  就忍不住露出笑容来,实在是大惊喜,景蕖原想着近三百块砖,裂个十块八块,他都不会介意。

  结果居然没裂,几百块青色的砖块,整整齐齐的码在里面,不仅没有损坏断裂,连裂纹都没有。

  野直接跳到窑室里面,捡出来块递给他,砖块光滑,隐隐泛着青光,入手很沉。

  看着可比土部落里的陶锅,质量要好得多,也比景蕖以前见过的青砖,质量要更好些。

  他看着很满意,笑着把砖块递给鱼,鱼更是惊讶不已,“摸着好滑、比石块好看,等把陶锅做出来,也是这样的么。”

  景蕖点头,“对,今天大家都挖窑,先把砖烧出来,好建圆窑烧陶缸,等陶缸烧出来后,就能做咸鸭蛋。”

  因为他种的那些调料才刚刚发芽,都还没有成熟,没有能做煎蛋的工具、蛋花汤又吃着不过瘾。

  部落里已经连续三天,都吃的白水煮蛋。

  鸭蛋虽然营养价值很高,本身却略带有腥味,把白水煮蛋当饭吃,很容易吃腻。

  再吃下去,景蕖怕他们吃出心理阴影来。

  果然,鱼听说能早点做咸鸭蛋,不用再顿顿吃煮鸭蛋,立马热情高涨,“挖窑!”

  野有动手经验,当即领着采集队的人,七手八脚的,就在旁边山坡上再挖出9个土窑来。

  再加上原来的那个,共十个土窑,都整整齐齐的码上砖块,在窑地点上火。

  留四五个半大孩子,跑着看火,剩下的人全都出去捡砍柴,堆在旁边等着取用。

  祭祀十分重视这次烧窑行动,从狩猎队专门抽出两个战士两个身体强壮的男人,负责晚上看火。

  白天就让采集队的人,一部分人出去砍柴,一部分守着窑看火。

  摸嘎嘎兽蛋的活动先暂停,毕竟离旱季还有时间,嘎嘎兽们暂时不会飞走,蛋随时可以摸。

  当务之急,是要把景蕖说的窑和陶锅烧出来。

  有人代替景蕖不用晚上再守着窑,把时间空出来休息,白天的时候,就正好捏各种陶器。

  随着锅碗越捏越多,景蕖就感觉自己手越来越稳,对自己的手艺略微有些信心后。

  就试着做了个高约一米五、最大直径约一米左右的大陶缸,失败两次后,终于让他给做出来。

  看着放在那里准备阴干后烧制的陶缸,景蕖忍不住内心喜悦,越看越顺眼,简直笑的合不拢嘴。

  等摸索出做缸的诀窍,景蕖决定先教采集队的人制陶,烧陶用的柴火则等后面狩猎队的人去砍。

  就这样群策群力,等到这轮砖烧出来,他们已经做好二十多个陶锅,八个大陶缸。

  其他碗、茶壶、茶杯、盘子,更是堆成小山,虽然大家刚刚学做陶器,质量不齐、有好有坏。

  但是有景蕖在旁边看着,应该都能烧出来,只是形状比较怪异难看些,部落里嘛,能用就行。

  反正大家审美都还千奇百怪的,说不定在景蕖看来很丑的形状,还有人觉得特别好看呢!

  最难得的是,景蕖发现在采集队里,有个叫木的女人手特别灵巧,捏碗盘那是一教就会。

  不仅学得特别快,而且捏出来的碗和盘子,都特别圆、特别匀称,跟景蕖做得差不了太多。

  鱼还在学做碗,木已经学会捏碗和盘子,开始学做茶壶,等到鱼才学会做茶壶。

  木都开始在景蕖的指导下,开始做大陶缸啦!

  景蕖看着木,简直双眼冒光,后悔没早点提出来教他们做陶器。

  他原以为大家都没接触过陶器,刚刚开始学,水平肯定差不多的,完全没想到有天才这种存在。

  他只能算半个技术宅,像木这样的神人,放到他们年代,有理论支持,那可能就是个手工帝啊!

  看着木打算开始做陶缸,景蕖就把自己知道的诀窍全部都告诉她,让她自己慢慢试验、摸索。

  景蕖则带着人把烧好的砖块启出来,再费些功夫,搭建好专门用来烧制陶器的圆窑。

  圆窑又被称作馒头窑,是古代常用的烧陶窑,大致分为窑门、火膛、窑室、烟囱他组成的。

  结构比原始窑更加复杂,搭建起来就稍微麻烦些,好在他们有青砖,搭建出来能使用很久。

  景蕖参观过圆窑,但没有自己搭建过,等他边研究边实践,带人把窑搭建出来,已经三小时后。

  木已经把陶缸做出来,不仅完好的做出来,并且比他做的那个缸还高、还粗些。

  约一米六高、直径约一米二!模仿着他做的那个陶缸、但明显要大那么一圈,容积大好多。

  景蕖站在木做好的大缸跟前,简直看的目瞪口呆,他能把大陶缸做出来,算是很正常的。

  虽说过程有些困难曲折,可他一直都对做陶器挺有信心,本来他就是有基础的,只是稍微手生。

  毕竟他当年是在景德镇学习过做青花瓷的!可木这是全靠天分,没半点理论知识、更没经验的。

  这哪里是手工帝呀,这真要是放到他的年代,给她足够的理论和实践机会,恐怕是要封神!

  既然有这么个人才在,景蕖干脆就把做缸和锅的任务都交给木,自己琢磨起怎么做炉子。

  陶锅、茶壶都很轻,若是有炉子,就可以在洞里做饭、烧水,寒季都不必出洞,免受风寒。

  野见他捏着块黏土在那发呆,在他旁边的木板上坐下来,“景,可以做武器么?”

  景蕖摇摇头,“不行,陶片很脆易碎……哎,不对哦,好像可以的!”

  陶瓷虽然很脆,但是很坚硬,碎裂后的陶片是很锋利的,完全可以割伤、甚至捅穿皮肤的。

  陶瓷刀就是同样的原理,非常锋利,比普通金属刀刃锋利数倍,锋利度不会折损,根本不用磨。

  但是陶瓷刀很容易碎,只能用来切菜,不能用力砍骨头,不过这个他没做过武器,具体还得试。

  他略微想想,“等这窑陶烧出来,你看下有没有碎陶片可以试试,陶山碎片还是很锋利的。”

  野看着旁边各种形状的陶器,带着些期待的点头,“好!”

  圆窑搭建出来可以使用,采集队制作的陶器差不多晾干,挑拣出已经碎裂、有裂纹可能烧坏的!

  剩下完好的都放在旁边等着开窑烧制。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装窑的时候,山带着狩猎队的人来帮忙,看着晾干定型好的碗、盘子和茶壶,每个都那么好看。

  越看越觉得惊喜,忍不住就要上手摸摸,啧啧称奇,“这都是泥土做的?泥土怎么能做成这样。

  烧出来就能用?跟石锅用法一样么,这个怎么那么薄的,真是奇怪,不过烧水煮肉肯定比石锅快!”

  风看着山手里的泥锅,面色惊喜,跟着不停的点头表示同意,“比土部落里的石锅好看,等拿到集会上,我们得要更多的咩咩兽换!”

  山的眼睛立马变得亮度惊人,两人拿着还没烧制的陶锅,就蹲在阴干陶器的棚子旁边,开始讨论着等下次出发去换盐的事。

  他们就带陶锅去大河部落,不带石锅,轻巧好携带不说,换的东西还更多!这简直不能更划算!

  还有他们部落里鞣制出来的皮毛,那么软、那么暖和,比青草部落里的皮毛还要软、还要暖和。

  肯定能换到很多的盐,换到他们部落都吃不完的盐!两人越说越开心,越讨论越兴奋。

  先说到眼前的陶器,再说到部落里的兽皮、背篓,继而扯到穿的衣服和装东西的绵绵树叶口袋。

  滔滔不绝,感觉现在部落里面全都是好东西,随随便便的都能拿出去换盐。

  再不必像以前那样,每次换盐队出发前,部落里其他人,都会提心吊胆担心盐换不够。

  两人兴致勃勃的讨论半天,差点为风季的时候谁带队去大河部落换盐,当场动手打起来。

  景蕖听得有些无奈,“族长…你先把锅放到窑里,等烧制出来,咱们再讨论换盐的事行不行。”

  山这才如梦初醒,发现锅还在自己手里拿着,赶紧点点头,哈哈笑着,亲手把泥锅放进窑室里。

  再一声令下,众人都小心翼翼的,把所有需要烧制的陶器都送入窑室,等着封窑后点上火。

  山一想到陶器烧出来,就能换吃不完的盐,还能跟别的部落,换其他的好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远古开荒记 分卷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