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

+A -A

  “那当然只是一件小事,可我却记得自己的失魂落魄。我又找了很久,也没在行李里翻出它来。”

  可是它在这儿。那个故事的结局呢?

  “大概是天意,直到云长重新找到我的那晚上,我突然觉得有什么预感。在自己暂睡的那张床上一翻,果然,它好好地躺在那里。难道我之前竟然没有注意到它?或者这东西就通灵性,它也自己找到了我?”

  所以,在之后他们带着百姓南下时,刘备还揣着那块玉。

  在路上的时候有人来报告说赵云失踪了,怕他去投奔敌人了。刘备说:子龙必不负我。

  语气坚定。

  军师当时从侧面观察着他,暗想,若是你信错了,又会怎样?

  当年的他已经有了很多另类的习惯,比如说夏天带着扇子,比如说嗜好文书,比如说想得太多。不过他那个时候年轻气盛,头脑清晰,目标坚定,所以没有染上一个最为不良的习惯:相信命运。

  后来赵云果然带着阿斗回来了。刘备那时候笑得很开心,并没有后世流传的摔儿子举动。

  大致上,这种迷信属于时灵时不灵的范畴。就类似于早晨祈祷“不要下雨”,白天下雨的几率,也是一半一半。

  最灵验的情况莫过于早上的时候祈祷今天太阳下山,然后晚上太阳就真的下山了。

  以及诸葛亮很快就去镇守三郡了,失去了继续揭露迷信的机会。

  十几年间事情很多。大事更多。天下的风云变幻又转为了过眼云烟。

  得到而失去,失去而得到。

  死去的人很多。其中不乏有他们都认识的,重要的人。

  刘备回到白帝城之时,起初精神还算得不错。后来生了一场病,他没太在意,却渐渐地变得严重起来。

  他这一生可也算得大起大落了。

  诸葛亮赶到白帝城之后,他们也说了许多关于季汉未来的事情。刘备的意志好像被分成了两半,一半急切地想要和过去的亲朋会面,一半却牵挂地留在这世界上。他很清醒。

  一半的他在对诸葛亮说:照顾好我的儿子,以及我们的将来,你知道怎样做。

  另一半的他起初沉默不语,后来变成了一个健谈的朋友。

  他说:“还记得你刚跟随我那一年听过的故事吗?”

  他的丞相坐在房间里,手上拿着一卷奏折,桌沿放着把扇子,典型的照顾病人不误工作。

  诸葛亮抬头看了他一眼:“就是关于那块玉的那个?”

  “我忘了……你当时说了什么?”

  “我说了后来怎样了。”诸葛亮严肃认真地想了想,也亏他真能回想起来。

  刘备说:“后来,我不是就遇到了你嘛。”

  ……他是不是烧糊涂了,前言不搭后语。

  刘备似乎是真的有些糊涂,却是笑道:“可是我没有对任何人说过真相。翼德,云长,他们都不知道。”

  “真相……?”

  “其实那块玉是我在一个黄巾贼的身上找到的。那一次我在战场上受了伤,就躺到了尸体堆里装死,在我起来的时候,用手在地上撑着,就摸到了它。它是自己来找我的,所以我才一直认为它有灵性。”

  “……”

  “孔明……?”

  “它还没丢吧?”

  “没有。我想……把它送给你。”

  后来人们都注意到季汉丞相会在腰上佩一个玉佩。出征的时候尤为爱惜。

  没关系,每个能从战场上回来的人,都会有一些小小的迷信。

  诸葛亮给刘备主持着修了一座坟,工程量不大,距离成都也很近。他自己的相府离得也近,可以沿着道路慢慢走到那里去。

  但他没有什么时间在成都。刘备死后的他变得很忙碌,平定叛乱,重新联吴,休养生息,准备北伐……许多的日子就如同流水一样地过去了。

  曾经的诸葛亮相信人定胜天,在命运给他失望和更大的失望后,他仍然相信。至于刘备所执着的迷信,他想,或许让它留在那里也没有坏处。这样很好,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不用去想结果如何。早上祈求下雨的几率是一半一半,而他出门时会带把伞。

  像魏延之类的人一定会嫌弃他太谨慎了。诸葛亮实在没有办法告诉他,自己已经失去了多少东西,又害怕失去多少东西。

  他有时候会试图将那块玉擦亮,恢复到崭新的状态,但它还是那个老样子,泛白,颜色有些浑浊。

  提醒着他刘备已经永远不在了。

  其余的事情便是后世记载的故事——他在最后一次北伐的途中倒下了。在五丈原那个地方。那一年他们在渭水边屯田,打算和司马懿长期相持,却不料天不予寿算。就像当年的刘备一样,他能感受到自己一天天地衰弱下去。和当年的刘备不一样的是,想要托付的人都不在身边。

  尚书仆射李福来找他,找了两次。他说了继承人的名字。

  在说蒋琬的时候他倒是想起来,时间大概在某年的汉中,他斩了马谡之后。蒋琬到了汉中时,责备他不应该杀死那个有才能的年轻人。那整件事真是季汉那一年最大的失望。诸葛亮自己都不由得有些怀疑,自己以后是不是应该变得迷信一点?

  不。他的心还是断然拒绝。

  他有着多么坚定的灵魂。

  后世传说他有着夜观天象预测未来的能力。假如有的话,他会更加温柔一些,还是更加冷漠一些?

  那个秋天的五丈原格外萧瑟。诸葛亮在终于无法起身时把所有人叫到了身边,安排后事。他心里很明白自己的大限什么时候到来,但就是不想承认自己的理想,以这种方式半途而废。

  终于也并无别话,不过安排退兵、断后等事宜而已。其他事,交给蒋琬好了。

  那些人都走了,他闭上眼睛,等待着什么静静来临。

  “既然说它有灵性,又由你亲手所赠,那么我对它许愿的话,会实现吗?”

  “我能否在这最后,梦见你一次?”

  最后一次醒来时他已经知道了答案。

  靠近他的那个亲兵听见他低低的,最后的一句话。

  “希望啊……大概真是假的。”

  一切结束之后,他们将季汉丞相及他生前不离身的玉佩埋葬在了定军山。和当年失去刘备时一样,季汉再次经历了剧烈的震荡,而后回归平静。剩下的人还在继续前行。

  至于天命的真实与虚假,也再也没有人能弄得清楚了。

  

  三国·宫斗森林

  刘备:

  我最近陷入了一个头疼的困难局面。

  曾经,我是一个爱着大家也被大家爱着的人。我的意思是,我很关心下属,跟我信任的人都亲密无间。我对别人的信任也得到了不少回报。大家也乐意把真心话掏给我。在我们的困难时期,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就这样,我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阶段。

  突然!!一切都变了!!!

  就在我进入成都之后!!!

  我突然发现所有人都不理我了!!!!!!!!

  还不只是一个人!!!!!

  如果说我哪天不小心做错啥事得罪了孔明,或者孝直,或者翼德,这也就算了,毕竟大家都挺有个性的。一次得罪仨我觉得这个概率太低了!!!

  而且实际上根本就不止这三人。我之所以说他们三个是因为他们之前一直是我最亲密的战友,对我来说非常的重要!!!!!

  然而现在这三个人对我的态度都有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

  至于其他人呢,宪和很快都不在我面前说笑了,子初从来就不爱我,云长领兵在外暂时不知道态度,子龙看了我就冷漠脸,喂喂好歹我和你之前那么的心心相印!

  我不能理解!!!

  我觉得应该去问孔明怎么回事。以我对孔明的了解,他一般都是有话直说的类型。

  孔明客客气气地对我说:不,主公,您并没有做错任何事,一切都很好。

  我:你们现在对我非常冷淡!

  孔明:咦……?会吗……哦,其实是这样的,最近刚拿下益州事儿太多了,可能大家比较忙和累无暇顾及您的心情吧……

  我:并不,以前最困难那段时间我们也是有说有笑的啊!你也一样……为啥现在会变成这个样子……

  孔明:呃……主公,这个事情不能明说,您只要知道这个是为了大义就行了。放心吧,我们这样也不会死人,所以您只要习惯了就好。

  请大家记住网站新地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