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纪事先一点都没准备,现在手忙脚乱地控制网络上的舆论。
“杨洋!”祝纪也不管现在是不是吃饭的时间,打了电话就是一顿咆哮,杨洋听到祝纪喊了自己的名字就立刻把手机丢给了小哥,张起灵看了他一眼,把手机放到了茶几上,直到电话那头声音轻了才重新拿回手里,淡淡开口,“我知道了。”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祝纪在电话那头一脸菜色,所以他刚才是对那尊冷面佛咆哮了吗……
微博上的小视频并没有像祝纪想的那样惹出什么严重的事情来,大多数人的猜测也只是停留在一个适可而止的阶段,反倒是杨洋抱孩子的小举动又一次圈了不少路人粉。
第二天初三,杨洋带着爸爸妈妈拖着张起灵如约去了童佚鑫老师家里拜年。童佚鑫家里的摆设都带着点古味,红木家具一整套,青花瓷杯盏里躺着几片茶叶,一个花型红木架子上摆的都是他四处收集回来的古董。
童佚鑫把人迎进门,杨洋给童佚鑫拜了年,把自己这边的人介绍了一圈。
“又遇到这位小哥了!”童佚鑫看到张起灵,惊喜多过惊讶。
杨洋一愣,这两人怎么就认识到一块儿来了?
“我这里有不少东西都是这位小哥替我估的呢,这位小哥眼睛毒得很,是不是真的一眼就看得出来,连年代都能摸得八九不离十。”童佚鑫乐呵呵地说道,指了指自己花型木架上的一圈古董,“后来我又去了几趟潘家园,可惜找不到这位小哥了,之前一直帮忙联系的那位古董店老板出车祸死了,彻底断开联系了。这些是我后来自己瞎玩玩买回来的,小哥你要不给我看看?”
童佚鑫说得很客气,一点都不像一个长辈对晚辈的态度,反而带上了几分不明显的尊敬,把杨爸爸杨妈妈给看得一愣一愣的。
张起灵点点头,淡淡道,“您客气了。”
杨爸爸也是最喜欢这些东西,他戳了戳自家儿子,问道,“你怎么没和我说过你这朋友还有这能耐啊?”
杨洋摸摸后脑勺,“我给忘了。”
倒不是他忘了,只是他从来没想过小哥还会出来给别人估古董的价格。
童佚鑫知道张起灵不喜欢吵闹,于是几个大人寒暄了几句,童佚鑫就带着杨爸爸进了自己的书房,书房里的宝贝更多,好不容易找到了志趣相投的了,两个人直接撇开了杨洋。
直到了吃饭的时间,童佚鑫和杨爸爸才从书房里出来,两个人聊得很尽兴,一个个眉开眼笑的。
张起灵挑出了一部分赝品来,不过也没说什么,只是把几样还过得去的拿出来给童佚鑫讲了讲,把童佚鑫老师说得开开心心。
饭桌上,童佚鑫家里也没什么食不言的规矩,童佚鑫揶揄着杨洋前一天在大商场里闹出来的事情,说以后杨洋出门都得全副武装了,不然到哪儿都得造成大堵塞,把杨洋说得怪不好意思的,起身敬了童佚鑫老师一杯酒。
吃完了晚饭,杨爸爸临走前还和童佚鑫约好了过两天一起上潘家园淘货去,还得把张起灵带上,杨洋在一旁听得哭笑不得,瞄了一眼小哥,张起灵还是那副淡淡的模样答应了一声。
杨洋挺想跟他老爸说一句,告诉他老爸,他这(男)朋友在道上的出场费可是很高的,不过还是咽回了肚子里。
回到家里,杨洋依旧是等爸妈都睡着了,才抱着自己的枕头去了小哥的卧室里睡觉。
“你真打算陪他俩去逛潘家园啊?”杨洋躺在小哥边上,伸出一根手指头,戳戳张起灵的腰问道。
“一个是你爸,一个是你老师,他们想去,我就陪他们去。”张起灵捉住小孩的手指头,回道。
杨洋听出来小哥的意思,嘿嘿笑了两声,“你什么时候去潘家园给人估价过?我怎么不知道呢?”
“很早以前。”张起灵说道,想了想,“在你拍红楼梦的时候。”
杨洋算算时间,真的挺早以前了。
“为什么去潘家园?”杨洋想不出小哥去潘家园的原因,忍不住问道。
张起灵看了杨洋一眼,弹了弹小孩脑门,“睡觉。”说完就闭上了眼,任凭杨洋怎么卖萌闹腾都没理会。
杨洋:……
作者有话要说:杨洋:明明那段时间都有给小哥零花钱!
作者:你当你家那位开公司的启动资金哪儿来的╮(╯▽╰)╭【抠鼻
-------------------
☆、第103章
那天吃完年夜饭,童佚鑫老师录了一个短小的视频,让自己的儿子发到了微博上去。
“杨洋的粉丝们你们好,我是童佚鑫,经过这段时间台前幕后的相处,我和杨洋建立了十分深厚的友谊,他是一个很好很踏实的人,我很羡慕你们能有一个优秀的年轻人作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希望你们能继续支持他,陪他越走越好。”
视频一出,就得到了粉丝的热转,杨洋知道后特意打了电话道谢,童佚鑫笑道,“这有什么要谢我的,你足够好,我才愿意来夸你,不然就是给我钱,我也懒得特意录个视频。不过啊,你真要谢,我也不客气,让你家那位小哥,陪我们去逛一圈潘家园,我也就满足啦。”
杨洋听了直想笑,看看小哥木着一张脸,嘴上答应道,“好。”
杨洋的假期到了初四就结束了,陪着杨爸爸和童佚鑫逛潘家园的任务就全权托付给了张起灵一个人,张起灵深深涌起了一股陪着老丈人、讨老丈人欢心的责任感。
潘家园这块地方常年人多,早就成了b市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不分淡季旺季——不过大概下雪封山了,土货少了,生意会稍微冷清些许。
那儿的店铺是全年365天都开着,地摊铺就只有周末会开市,童佚鑫喜欢逛人家正正经经的店面铺子,加上双休日人更多,所以从没在周末来过潘家园。
这回张起灵带着杨爸爸和童佚鑫来,正巧是周末,童佚鑫围了条围巾,稍稍遮掩了下——好歹自己刚跟个家喻户晓的小鲜肉合唱了一首如今家喻户晓的知名歌曲,辨识度总该比过去上升不止五个百分点了吧?
杨爸爸过去没来过潘家园,这是他第一次来逛,颇有几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那么大一个古玩集市,在市可是见不着的,杨爸爸看哪个都觉得是真的,都手痒想买下来,但是看着自家儿子的那个朋友目不斜视地往前走,便也就忍忍先不下手。
“老杨啊,我跟你说,跟着那小哥走,才能真淘到好东西。”童佚鑫看出杨爸爸心痒了,一笑,他当年第一回来这潘家园,也是这幅模样,傻愣愣扔进去了大百万,买回来一堆高仿的玩意儿。
杨爸爸点点头,“诶,道理我知道,不过这光看着,让我摸几把也好啊。”
童佚鑫听了大笑起来,看到张起灵在一块小摊贩前停了下来,拉着杨爸爸大步走过去,“走,那小哥停下来了,估计有什么好货,有你摸得了。”
那个地摊铺是个连铺,隔壁三个都是他一家的,摊上的东西杂乱得不行,陕西的青铜货,新疆的白玉,曲阳的石刻石雕,衡水的鼻烟壶,杨柳青的年画,什么都有。
那摊主吊着个死鱼眼,嘴里抽嗒着根自卷烟,见人来了,也不过是翻翻眼皮子,算是搭理了。
“这儿的东西……?”童佚鑫下意识对地摊铺停留在仿制品一扎一堆的印象里,看到张起灵站人家铺子前光是看着,既不说话,也没什么动作,也吃不准他是什么意思。
“可以看看。”张起灵微微颔首道。
摊主看了看张起灵一眼,见是个年纪不大,长相白嫩的娃娃,鼻子里发出一声轻哼,翘着个二郎腿,也不招呼,手里转玩着三个铜球。
听张起灵这样说了,童佚鑫和杨爸爸便也不在意这不过是个地摊铺了,蹲下身翻看起来。
青铜器在古玩市场不少见,大多是些酒樽一类的大玩意,而这摊位上零碎得像从什么鼎上掉落下来的小部件反而少见。因为残缺了,所以价值就远不如一个整体来的值钱,一般店铺老板是不屑收的。
发生这样的情况,要么是从墓穴里带出来的时候被磕碰伤了,要么就是被不懂行的新手怕大件带回来容易被条子查,故意卸下来的。
童佚鑫买这些古玩回来多是看自己的心意,对这些古玩的收藏价值反倒不那么注重,看到这类少见的细小青铜器来了兴趣,选了几样,让张起灵看看。
张起灵接过童佚鑫递过来的几样东西,看了看断口,手指摩挲了两下,点点头,道,“可以。”
一直没拿正眼瞧过人的摊主听到张起灵说话,便下意识往张起灵那儿瞄了眼,没想这一瞄,眼睛便黏在了张起灵那两根特别的手指上,脸色瞬间变得青白又转成了红色,嘴唇动了动,却一句话也发不出声来。
张起灵淡淡地看了摊主一眼,没理会,转向杨爸爸,问道,“叔叔,你有看中的么?”
杨爸爸手里拿着两个鼻烟壶犹豫,“你看看这两个怎么样?”
张起灵看摊主一眼,那摊主立马接过杨爸爸手里那两个鼻烟壶,表情换得比变脸的还快,“诶呀,这两个虽说是真土货,但绝对算不上好,我给您挑两个。”摊主在自己座位边上的那一袋子蛇皮袋里翻找起来,小心翼翼地捧着两个小巧精细的鼻烟壶递给张起灵,“您,您看看,这成吗?”
杨爸爸一看,眼睛亮了,这两只小巧的玩意是从鼻烟壶衍生出来的内画壶,据说是当时匠师们用铁砂、金刚砂在烟壶内来回晃荡、摩擦,才能让这内壁呈现出乳白色的磨砂状,细腻而不滑,质地甚至更宣纸相近。如果这两样东西是真品,那他这次逛潘家园彻底值了。
张起灵朝着杨爸爸点点头,指给他看,内画壶里画着的是珐琅花卉图。
鼻烟壶是16世纪末随西方传教士一起流入中国的,自康熙起,历代皇上无不嗜好鼻烟,不过康熙雍正和乾隆那三朝皇帝对鼻烟壶的喜爱更胜于鼻烟本身。
而康熙帝尤其爱珐琅器,曾经特邀法国画珐琅匠传授珐琅工艺,宫廷里造办处的匠师们不仅模仿能力高超,同时创新力十足,画珐琅技艺在鼻烟壶的制作上大放异彩。
再加上质地等各方面考量,这两件鼻烟壶,应该是清朝御制真品。
“这些,和这两件鼻烟壶,都要了。”张起灵说道,要是杨洋跟在边上,说不定就要在心里感叹一句霸道总裁了。
摊主拿了张报纸小心翼翼地裹了起来,听到和张起灵同行的两个长辈问自己多少钱,一个激灵,他看向张起灵,说道,“您来我这小摊上就是我的福气了,哪能收您钱呐。”
杨爸爸和童佚鑫都惊讶地眨了眨眼睛,他们看中的这几样东西,少说也要一百来万了,两人看看张起灵,又看看摊主一副狗腿子的模样,就算童佚鑫知道张起灵在估价上厉害,也摸不透这么一个小小的摊主,怎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这样不好吧……”杨爸爸可不敢白拿人家那么大钱的东西,说着就要把鼻烟壶放回去。
摊主被张起灵看了眼,忙阻止道,“那,那这样吧,我收您二十万?不不,十万?”
“……”
最后张起灵拿过摊主包好的东西,写了张两百万的支票给了那摊主,带着杨爸爸和童佚鑫走了。
买下了这几样东西,两个人都心满意足打算打道回府了。路上,两人心里都有着一肚子好奇想问,但是也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只好反复玩着买回来的那几样东西,越看越喜欢。
杨洋这天和祝纪约了在咖啡馆见面,为了聊聊之前说的那部新电影的事情。带来了剧本,祝纪和交谈的时候,杨洋就坐在旁边看剧本。
剧本和他以前想的不一样,他原以为什么冒险题材,就跟食人鱼、大白鲨系列差不多,现在看看,反而更像是古墓历险这类的。
“我看过杨的盗墓笔记,动作!好看!”比划了下,竖起一个大拇指。
祝纪听着别扭的中文腔,嘴角抽动了两下,“其实你说母语也是可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