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1

+A -A

  “还是贤弟脑子灵活!”秦广王转怒为喜。这年头凡间女子大多都会些针线活,从地府找几个擅做针线的女鬼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从阎罗殿回来之后,吴箜就开始忙着开手工作坊的事情了。

  他先跟着吴爸跑了家里几个庄子,后面买来那些妇孺孩童都分散在各个庄子上,天气渐渐寒冷,这些人却不敢闲下来,大冷天的还在外面帮着建造库房的工匠们搬运泥砖,搅拌泥浆,吴箜看到好些孩子手背上都是冻疮,心里难受的不行,更是坚定了要尽早把作坊开起来的决心。

  吴箜不知道的是,他和吴爸突然来了庄子上,差点把那帮正在外面干活的妇孺孩童给吓得半死。

  “阿娘,我们每日吃了主家那么多馒头,就做这么点活儿,会不会……”今年还不满九岁的郑七娘一脸忐忑地看着不远处正在和管事说话的吴家父子。

  她知道现在庄子上很多从前的老人都在抱怨,说主家花了大价钱买下他们,明显就是亏大了,原本冬日里奴隶们吃的就多,地里还没有甚么活儿可做,不就是白养着他们?就连管事的,最近看到他们都开始板着脸了,尤其每天发放饭食的时候,不知道主家是不是也嫌弃他们吃的多干得少,不会要把他们赶走吧?

  郑七娘从出生到现在,从来没有像在吴家的庄子里这般吃饱过,每天早上她能分到两个巴掌大的麦面饼子,一大碗麦面糊糊,那麦面糊糊也不像从前她在家里吃的那般,稀得能照出人影,浓稠的糊糊,吃完碗底都能黏住许多,郑七娘家里人现在都养成了一个习惯,吃完之后再倒半碗温水,搅拌一下,便能多出来半碗糊糊,一家人在庄子上养了一个多月,全家都肉眼可见的长了些肉。

  郑七娘是跟着阿娘姐姐被卖到长安城的,原本她们的爹爹带着阿娘和她们姐妹,还有大郎二郎一起出来的,走到半路就没有粮食了,阿爹不想全家人跟着一起饿死,又想保住哥哥和大弟,只能卖了她和妹妹,是阿娘舍不得她们,怕那些人牙子把她们姐妹卖到肮脏的地方去,狠狠心把自己也给卖了,母女三人一路颠簸,被卖到了长安城。

  好在老天爷垂怜,她们遇到了吴家这样的好主家,从不磋磨她们,每日饭食管饱,吃的比她们在家中还好。

  可是现在,郑七娘母女三人觉得她们的好日子可能要到头了。

  管事肯定是在向主家告状,毕竟她们每天吃了这么多粮食,做的活儿却不多,主家再有钱,也不会白养着她们的。

  “不怕,若是主家要卖,定然会先卖年岁大的,到时候阿娘便求主家先卖了我,你们姐妹好好留在庄子上,等大些了,求管事的给找个老实会疼人的小子,万万不可生出甚么不该有的心思!”郑七娘的母亲尚氏紧紧搂住两个女儿,强忍着眼泪叮嘱道。

  她们出身低贱,本就是蝼蚁一般的人,能够被卖到吴家这种殷实仁慈的人家做奴婢,就已经是她们最大的福气了,尚氏不敢奢求自己能继续留在吴家,她只能用尽全力向上苍祷告,希望她的两个女儿能留在吴家,哪怕从此骨肉分离,她也认了。

  第133章

  “会针线活的都给我过来!”午饭后,吴昀和吴箜坐在屋檐下,管事的将庄子上所有会针线活计的女奴都召集了过来,站了满满一个院子,甚至还有许多看起来不过七、八岁的女童。

  这些人都不笨,明显能看得出来,主人家召集会针线活的女奴们,是要叫她们做活的。

  做活好啊!能替主人家做活,就说明会被继续留下来!尚氏双手合十,喜极而泣!

  幸亏她为了让两个女儿能嫁个好人家,早早地给她们启蒙学着做针线,九岁的郑七娘已经会缝制最简单的没用纹绣的衣裳了,七岁的郑八娘虽然还小,但剪刀针线也用得很熟练,虽然主家不一定会要八娘这般小的女童做活,但尚氏想着实在不行就带上八娘给她打下手,哪怕不拿一文钱工钱呢,能把女儿带在身边也是好的。

  “你们真是前世修来的福气!“管事的昂着头拿下巴点了点屋檐下的几个箩筐,“主家要挑些手脚灵巧勤快的做些绢花,看到这箩筐里的布头没有?给你们半个时辰的时间,照着这个样子剪出花瓣花蕊来,谁剪出来的又多又好看,谁便能入选,哼!主家说了,选上的每个月有一百个钱的月钱,算你们运气好!”

  管事的一个月才五百个钱的月钱呢,虽然他也能从采买中贪墨些,但一想到这些女奴吃着主家的粮食,帮主家做点针线活就能拿一百个钱的月钱,就觉得吴箜这个小郎君简直就是败家子!

  他活到这么大年纪,就没见过给奴隶发月钱的。

  能一日一餐饿不死就不错了。吴家竟给奴隶一日三餐!天冷了之后晚间竟然还不限量供应粗麦熬的糊糊,看把这帮奴隶吃的,都快胖成猪了。

  半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让吴箜惊讶的是,一些看着不大的小姑娘,做出来的花瓣花蕊虽然不如成年妇人做的那般针脚细密,但做出来的布花却各有特色,尤其是郑七娘和郑八娘,姐妹俩凑到一起,把不同颜色的布片拼接起来,不但做出了一朵花,竟然还做出了一簇石榴花,虽然样式看着有些简陋,但创意却极为难得。

  “除了这几个,其他的都给我记下姓名,你们几个,先照着这个花样做几朵纱花出来我看看。”吴箜点了点,先把手工最粗糙又死板的几个剔了出去,又挑出几个做的最好的,拿出了细软华丽的合成轻纱,让她们照着自己从星网复刻下来的花样做几朵样品出来。

  看到那几幅在阳光下闪耀着华丽光芒的轻纱,女奴们双手颤抖,几乎不敢伸手去接。

  如此名贵罕见的轻纱,薄如蝉翼,色彩艳丽,剪坏了一块,只怕卖了她们都不够赔的。

  “拿去吧,不是什么值钱的玩意儿,这轻纱看着好看,做成衣裳穿着却不是很舒服,找你们来,也是想试试看能不能做成头饰绢花之类的,你们先试着照这个花样做,若是有人想出更好的花样,我另外有赏!对了,方才做了一簇石榴花的姐妹,你们也一起来做,做得好了,有赏!”吴箜见她们不敢上前,笑着让人拿过一幅正红一幅碧绿的轻纱,递给郑家两姐妹,“拿去做几枝石榴花,要大一点的,石榴果子能做得出来也做几枝,我阿娘就喜欢石榴花。”

  尚氏既惊且喜,郑七娘看了看自家阿娘,怯生生走过去,结过了那两幅轻纱,虽然吴箜把这些轻纱说得十分平庸,但对于长这么大只穿过麻布衣裳的郑七娘来说,这两幅轻纱,摸在手里简直柔软的像云朵那般。

  郑七娘比她的阿娘胆子大,她知道,她和妹妹都太小,这个年纪,做活不够大,但是,卖去教坊却是最合适的年纪,她本来不知道的,还是最近听吴家下人私下议论才知道,像她们这样不能做活又长得有几分姿色的女童,若是不好好干活,是会被卖去不好的地方的。

  她不想离开阿娘,所以,她必须让自己和小妹变得更有价值!

  吴箜故意让管事的给她们设置了半个时辰的限制,一方面是想看看她们的手速,一方面也是想考验一下这帮女奴的胆量,他和唐长老在西市的铺子还缺些口齿灵便胆子大的侍女,伺候来买头饰的贵女们挑选头花,所以,今天的选拔,不仅仅是挑选作坊里做头花的女工,还要挑选一批合适的人,培训之后送去铺子里做导购。

  很多年后,已经成为吴家手工作坊管事之一的郑七娘,再次回想起让她改变命运的这一天的时候,记忆力最深的一幕,就是被她小心翼翼捧在手上的那两幅轻纱,那般艳丽的不似凡品的轻纱,是她此生见过最美的颜色。

  半个时辰后,又有一批束手束脚不敢下剪刀的女奴被送了出去,留下来的还有四十多个成年妇人和十几个手脚灵活的女童,幸运的是,尚氏和她的两个女儿都被留了下来。

  让所有人羡慕的是,郑七娘和郑八娘做的几枝石榴花,竟然真的被大郎君给收下了,大郎君还让身边伺候的人给了郑家姐妹一整串赏钱!

  尚氏真是生了两个好女儿。

  巧得是,江簌也觉得自己生了个好儿子。

  来到大唐后,她还是第一次收到花儿,虽然只是合成纱做的手工花,但,江簌照样感动得不行,顺便给了老公一个白眼:这家伙,大唐找不到花店,你就偷懒不送花了?就不能学学儿子,找人给自己做一束绢花?

  “这纱花做的真好,对了,还有多的吗?殷老夫人那里也别忘了。”江簌叮嘱道。

  “幸亏老妈你提醒我,老夫人那里我还真给忘了。”吴箜有些尴尬,但,这事儿真不能怪他啊,主要是殷老夫人的年纪都能做他祖母了,给自家老妈送花正常,谁没事会给老祖母送花?送钱花还差不多。

  纱花的手艺不算多精巧,会做手工的只要拆开看过一次就知道怎么做,好在吴箜也没指望靠这个买卖挣钱,不过是想给那些无依无靠的妇孺幼童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罢了。

  再说了,虽然手艺好模仿,但吴老板可不会做亏本买卖,在他看来,自己在星网账户上的钱不知道哪天就打了水漂,他现在从星网采购到的每一份物资都约等于白捡的,零成本采购来的合成纱,制作纱花的也是自己家的人手,连做花的作坊和卖花的铺子都是自己家的,四舍五入也约等于没有成本,出货量大的话,未尝不能趁着这玩意儿新鲜卖个好价钱。

  吴箜不知道的是,他在疯狂采购的时候,星网的技术部也开始疯狂加班,研究主题只有一个:如何在没办法直接接触到吴箜个人终端的前提下,让他的个人终端维持正常运作。

  这简直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程序猿们想发出愤怒的吼叫,想摔键盘,想手撕主管……

  然而一想到他们今后设计任何古地球时代的游戏,还要腆着脸去找古地球研究院借人借资料……算了算了,杜老先生这尊大佛实在得罪不起,还是继续看看能不能想到别的办法吧。

  其实他们中也有人提出要不要借助直播互动,教吴箜学习如何维护个人终端的技术,然而等到程序猿们翻墙搞到了吴箜的在校成绩单……所有人都沉默了,这个任务,好像比前一个更难啊,算了他们还是想想怎么维护个人终端吧。

  吴箜在星网的大批量采购,终于还是惊动了管理员,层层上报,最后也不知道是谁跟杜老先生认识,听说这个吴箜是杜老很欣赏的晚辈,也是想卖他一个面子,直接把这件事情跟杜老先生说了。

  杜院长一听就知道这小子这么做的原因了,实际上这也是他一直在担心却没敢说出口的一个问题:星网的技术大牛们,始终都没有找到星盟通往古地球时代的时空隧道,实际上这个已经不是技术能解决的难题了,这个问题唯一要考验的可能就只有运气。

  从这一点来说,吴箜真不愧是继承了两个超级学霸的基因:虽然他成绩不好,但是运气绝对逆天。做学问做到杜院长这个级别的,其实真正能困扰他们的,已经不是自身的学识了,而是某些不可言说的运道。

  就像吴箜,杜院长有时候想想都嫉妒得眼珠子都快红了:这小子到底上辈子做过多少好事,怎么竟然能回到古地球时期?还是华夏文化的高光时代!他们这帮子研究古地球华夏文明的恨不得顺着网线爬过去,然而吴箜这该死的臭小子,守着宝山而不自知,竟然利用如此珍贵的网络卖起了大唐土特产!

  想到这里杜院长就恨不得以头抢地。

  偏偏他还要想方设法替吴箜尽量维持他个人终端和星网的连接,吴箜担心的是他星网账号的余额打了水漂,杜院长担心的则是没了吴箜这个中间商赚差价,他老人家就再也搞不到来自大唐太宗时期的第一手文献资料了。

  只可惜,星网的程序猿们研究了好几个月,毛都没研究出来,技术上没有突破,自然也没人好意思腆着脸让吴箜不要这么大批量采购了……毕竟人家账户里的余额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都是辛辛苦苦搞代购开直播赚来的,你们自己技术上出了b,难道还不允许人家及时提现止损吗?

  第134章

  作坊的女工们做事情非常努力,两天后,第一批按照吴箜的画册制作出来的纱花被管事的送了过来。

  因为是第一次做,吴箜没有选择那些比较复杂的花样,特意挑的都是诸如月季、茶花、桃花这种花瓣基本一致的花卉,颜色也没有太多的变化,送来的样品也可以看得出来,第一次做,女工们特别谨慎,花瓣的大小几乎都按照画册比划着来的,虽然做出来非常好看,但吴箜毕竟以前也做过手工艺品代购,总觉得这些纱花美貌有余、灵气不足。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之前做的石榴花的启发,这里面竟然发现了一小把轻纱做的莲蓬,深绿色的莲蓬中间隐约可以看到莲子的顶端,用手一摸,那莲子竟然是用最寻常的绢布做的。

  “这是谁做的?”吴箜有些惊喜地指了指那几个莲蓬。

  见主家小郎君似乎很喜欢这一束莲蓬,管事的勉强压抑住内心的激动,回禀道:“这便是之前在庄子上替您做石榴花的郑家两位小娘子做的。”

  “好!我这里另有几个花样,你拿去,让郑家姐妹试着做做,就说我要送人的,若是她们技艺不够,只管叫其他针线活利索的妇人帮着她们,你也辛苦了,这样吧,赏做花儿的妇人们每人三十个钱,赏郑家姐妹两串钱,周管事两匹绢、一锭银。”吴箜招招手,让身边伺候的人去账上支钱打赏。

  周管事再没想到自己竟然也有赏,而且大郎君出手阔绰,竟然一出手就是两匹绢、一锭银,这个赏金,都抵得上衙门里文书一个月的月钱了。

  吴箜要郑家姐妹做的,是一棵半人高的仿真石榴树,说是仿真,其实有些讨巧,因为树干本就是一棵盆景,只不过盆景的叶片被摘掉了一些,然后用轻纱和绢布制成的石榴树叶黏在上面,再将轻纱做出来的石榴花、石榴果错落挂在树叶之间。他把自己大概要做的样式细细跟周管事解释了一下,又取出新画的花样,让郑家姐妹在第一次做的基础上改良一下,最重要的是,要她们做出几个饱胀裂开的石榴果,露出来的石榴籽儿,都用细碎的红宝石缝进去。

  周管事:“……”有钱人的快乐他真的是不太懂。

  抱着吴箜给他的一小包碎宝石离开的时候,周管事整个人都晕乎乎的,虽然这些宝石个头都不大,但也不算小,若是打磨好镶嵌在精巧的首饰上,定然能卖出一个好价钱,可是,自家大郎,就这么毫不在意地让他拿回去,打磨成石榴籽儿镶嵌在轻纱绢布做的石榴上?

  第一批做出来的纱花品质一般,吴箜没打算拿出去卖或者送人,准备等店铺开业了,作为特价款放到店里吸引人气,这长安城也不是人人都是钱多得花不完的,总有些家境寻常的小娘子,他们做出来的次品,毁了也可惜,倒不如作为特价促销款拿到店里去,也能收回些成本。

  再说了,正所谓莫欺少年穷,谁知道今日只能买得起店里特价瑕疵款纱花的小娘子,来日不会飞上枝头变凤凰呢?到那时,今日所有的囊中羞涩和遗憾,都会变成疯狂的购买力……

  吴箜的仿真石榴树做好了之后,正赶上年节下各家相互送礼的时候,吴箜便将这棵树给了江簌,让她放在送到赵王府的年礼中,赵王妃年后就要生产了,石榴百子,寓意非常好,正适合拿来送她。

  至于为什么不把这独一份的礼物献给李二陛下?

  开玩笑!长孙皇后明显是已经不打算再孕育子嗣自毁身骨了,他们家这种时候送一棵百子千孙的石榴树进去,让李二陛下赏给哪位妃子?这不是和长孙皇后一脉结仇吗?长孙无忌可是刚在朝堂上帮了他们家唐长老怼政敌来着。

  送到赵王府就好说了,他们家和赵王妃娘家好歹也算是一门干亲,娘家人盼着出嫁的小娘子能一举得男,本来就是人之常情。

  只不过,谁也没想到,年节下众人闲着无聊,赵王府来往的客人又多,还真有人被这么一大棵栩栩如生、华贵无比的石榴树给惊住了,再一问是谁送的,哦,原来是从西域回来的吴家大郎,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人家能拿名贵的宝石当玩具了。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年后三月上,赵王妃竟然真的一举得男!

  这、这难道都是那棵石榴树的功劳?

  带着玄学的神秘色彩,吴箜的纱花铺子开业了。

  一开始生意不算特别好,直到赵王妃产子,无数盼望着生儿子的主母、宠妾们蜂拥而至,点名要定制吴家铺子里的仿真石榴树,没有树也没关系,给我做一束纱花石榴也成。吴家纱花铺子,就这么在长安城火了,每天人来人往的都是求子的,简直比送子娘娘庙还要热闹。

  更让长安城的土著们惊恐而又兴奋的是,那些定了吴家铺子仿真石榴树当陪嫁的小娘子,很多都在嫁入夫家一年后就生出了大胖小子,据说有两个还是龙凤胎,吴家的石榴树简直比大慈恩寺的法师开光还要灵!

  整个长安城待嫁的小娘子们都疯了:定不到吴家铺子的(包生儿子)石榴树,还有甚么颜面出嫁?

  周管事满头大汗地一路小跑找到吴箜求助:“大郎,咱们作坊里的碎宝石不够用了,铺子里点名要订石榴树盆景的单子已经排到了七十多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