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许多附近的街坊家中也有小娘子要预备陪嫁,又囊中羞涩,好多人家来问咱们铺子里能不能做些小点儿的石榴树盆景,最好是不超过十两银子的,寻常人家咬咬牙也就买了。”
周管事一脸期盼地看着吴箜。
他是真没想到,吴箜那看似败家子、拿碎宝石做仿真石榴的玩法,竟然真的引来了那么多不差钱的豪门巨富,更让周管事觉得无语的是,寻常铺子里买东西也要讲讲价,来他们铺子里预定仿真石榴树,别说讲价了,那些人家恨不得加价插队,只求能早一点拿到东西,周管事每天晚上算着两间铺子里的账,感觉自己就如在梦中一般。
每天这么多人要来预定石榴树盆景,而吴箜上回给他的那些碎宝石,满打满算也只能做出不到十盆,这可怎么办?眼睁睁看着到手的银子飞了,周管事替主人家心疼的要死:吴箜跟他打过预防针的,说他们这手艺会做的一看就能仿制出来,他们不过是卖个稀奇,等再过几个月,只怕整个长安城都是卖各种仿真花卉的了。
周管事一想到这事儿便心急如焚,恨不得让作坊里的女奴们日夜不休地两班倒。只可惜女奴们可以不休息,做仿真石榴最关键也最值钱的原材料——红色碎宝石却很难找到那么多。
这不,趁着来给吴箜交账本和这个月盈利的机会,周管事一屁股赖在吴家书房不走了:他非得把吴箜藏起来那些碎宝石都抠出来不可!
“真的没有了,那些碎宝石又不值钱,那包碎宝石我是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塞行李里的,就那么一包了。”吴箜是真没办法答应周管事这个要求,谁没事喜欢搜集碎宝石啊?要收藏也收藏大块的更值钱好吧?
“那……总不能去外面铺子里买吧?”一想到还要把赚来的银子分给外面的铺子,周管事的心就更痛了。
这么说也有道理啊,一想到要跟别的铺子分享利润,吴箜也严肃起来。
“这样,你先回去,我想想看有没有别的法子。”吴箜打算去问问蝎子精姐姐,毕竟大唐现如今很多宝石都是从西域经过胡商之手带过来的,蝎子精姐姐在西域混了那么久,说不定有门路搞到合适又便宜的碎宝石呢?
吴老板没想到的是,这个问题最后竟然被唐长老给解决了。
周管事把铺子里的当月利润银子送了过来,吴箜看了看没有大差错,便留出了其中的三成,准备拿去给唐长老:那两个铺子虽说算是两人婚后财产,但毕竟是外祖母给的,吴箜还没精打细算到占老人家的便宜,自从铺子开始盈利后,他每个月都会留出三成,让唐长老拿去给外祖母做日常的花用。
带着银子去唐家的时候,唐长老刚下朝回来,正准备洗手用膳:万恶的封建社会,哪怕是朝廷官员也没甚么劳动保护法,早上天没亮就要爬起来上朝,没有工作餐就算了,据说上朝的官员连水都不敢多喝,更别提吃早饭了,都怕万一上朝的时候突然尿急或者拉肚子了,这叫御前失仪,要被拉下去打板子的。
更过分的是,李二陛下这抠门的皇帝,让人起早上朝不管早饭就算了,他还特喜欢拖堂,开完大朝会,还要召集心腹班子开小会,等开完小会,看看时间也差不多到了他老人家用御膳的时候,挥挥手就把下面人赶走了。
连顿午饭都不给员工安排一下,这要是搁在他们星盟,这种无良黑心老板,早就被举报到劳动局吃官司了。
只可惜这里是大唐,李二陛下就是整个大唐最有话语权的法官。没人敢举报这个黑心老板,唐长老这样每天都要上朝的,就只能在下朝后自己回家吃了。
“你先吃,吃完我再跟你说。”看到唐长老饿得嘴唇都发白了,吴箜有些不忍,急忙催促他赶紧吃饭,不用管自己。
唐玄奘也确实饿了,他做鬼那些年倒是不曾感觉到饥饿,现在能感受到饿是什么滋味也挺珍惜的,问过吴箜知道他吃过了,也没再客气,端起碗认认真真吃了起来。
唐家现在的饭食也仿照的是吴家的做法,这个点早饭和午饭合并到一起了,厨房便给唐长老预备了热腾腾的鲜菌老鸡汤,新鲜的菌子是山民一早送到城中来贩卖的,老母鸡是唐家庄子上送来的,都养在后院,现吃现杀,长了两年的老母鸡,炖出来的鸡汤味道非常的鲜美,再配上菌子的独特香味,一碗鸡汤下肚,唐长老觉得自己被大小朝会熬到干枯的灵魂都活了过来。
“腊肉煨春笋、烧素鹅、炙羊肉、酱豆子……怎么就这几个菜?”吴箜看着桌上寥寥无几的几道菜皱眉。
“我就一个人吃,这些足够了。”唐长老夹了一块炙羊肉,举起来递到吴箜嘴边,“尝尝这个,这是御厨们新想出来的花样,你若喜欢,回头让厨子跟你回去,教教你们家的厨子。”
吴箜张开嘴,一口叼住的那块炙羊肉,嚼了两下,眼前一亮:“腌制羊肉的香料,御厨用了什么新方子?”
见他果然喜欢,唐玄奘笑了笑:“并不是什么新方子,真有什么新方子,人家御厨是要留着做传家的菜谱的,怎么肯随意拿出来?这炙羊肉不过是御厨取了个巧,将几种香料的顺序调了一下罢了。”
“说到香料,我正想跟你说呢,我想去西域一趟,找蝎子精姐姐问点事情,大概要在那边呆个几天,我爹娘那边,还要托你多照应。”将爸妈托付给唐长老,吴箜再放心不过了。
第135章
“怎的突然就要去西域?”
“还不是我们那个卖仿真花的铺子,周管事说做石榴籽儿的红宝石不够了,我这里又都是整块收藏的宝石,砸碎了就不值钱了,我想去一趟西域,看看蝎子精姐姐有没有办法帮我搞到些碎宝石。”
吴老板也不想出差啊,而且现在大唐的大军应该已经开始攻打龟兹了,他去西域还得避开这帮人,万一被人瞧见了,那完了,以后他也甭在长安城做买卖了,肯定要被毫无人性的李二陛下当做奇兵,派到前线替他冲锋陷阵。
“不过是些玩意儿,何必定要你亲自去寻红宝石?”听到吴箜要自己跑到西域去找宝石,唐长老简直无语了,“周管事不是说想做些便宜的么?长安城外多的是大大小小的官窑,找个相熟的,叫匠人们给你烧些红艳艳的瓷珠子,大小随你定,岂不是比用红宝石慢慢打磨要快得多?”
“再说了,真有那不差钱的非要拿红宝石做石榴籽儿,让周管事跟他们说,铺子里可以帮忙订造,碎宝石要他们自己拿来。”
担心吴箜弄不懂这里面的道道,唐长老紧跟着耐心解释道:“本朝豪门大族,本就世代收藏积累了无数珍宝,这些人家订造的首饰摆件也都是有讲究的,等闲不用外面的次品,铺子里那石榴树盆景,也不过是取个稀罕样式儿。你只管交代周管事,有长安城的世家、官宦、豪富人家来订做石榴树盆景,叫他们自己拿宝石来,保管比我们自己找的成色更好,真有那不差钱的,直接拿整颗的宝石让匠人雕琢成石榴籽儿也不是不可能。”
总而言之一句话,长安城的土豪们,炫富也要炫得极有格调。
吴箜:“……”看来他还是不够了解长安城的土豪们。
不过,唐长老确实给他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他倒是没想到,这个时代是有专门烧制陶器瓷器的官窑和民窑的,只不过那些传世的瓷器本就不多,地球大爆炸时期更是损毁惨重,仅存的几件都是国宝中的国宝,反正吴箜从来都没见过实物,受到思维限制,也没想到还能烧制不同颜色的瓷珠子作为装饰。
这倒是比真正的红宝石廉价多了。
“行!反正咱们有两间铺子,干脆趁这个机会做一下业务细分好了,一个铺子专门做高级定制,价格往高了拉,材料都选最好的,另一个就走平民路线,拿瓷珠子代替珠宝,薄利多销,说不定还能再养些灾民。”
烧制瓷珠子不算甚么难事,吴箜直接交给周管事了,让他去找个价格合适、东西做的仔细些的民窑,既然是走平民路线,那东西就要做的物美价廉,官窑成本太高不划算。
周管事没想到自家小主子竟然这么快就想到了应对的法子,而且用瓷珠子好啊,大唐的瓷器烧制水平可是甩了西域几百年,周管事甚至想,要不要趁机去寻些会烧瓷器的手艺人,先带在身边跟着看看,等到时候作坊里要的多了,干脆自己搞个窑,除了瓷珠子之外还能烧别的嘛,比如说固定花卉的枝干、制作仿真花卉盆景的花盆等等。
“这个主意不错,那行,你去和陆翁说一声,让他留意一下,争取尽快给你招几个会烧窑的匠人跟你去几个民窑看看,咱们用的量大,自己有个窑方便些,也能多养些人。”现在他们家大小也有好几千号人要养了,总不能一直让他们搞基建吧?家里也没那么多房子好盖的,这么一想,搞个民窑还真是个好法子,起码能解决一批劳动力,而且是长期稳定的就业。
周管事得令,屁颠屁颠地去外院找管家陆翁了。
吴家的职能系统非常明确,周管事这样的算是部门经理,管家陆翁身兼数职,是吴家分管行政、人事、外联等各部门工作的副总经理,招聘的事儿,不管是家里还是外面铺子里的,都必须经过陆翁这个分管人事的副总。
春暖花开,整个长安城都洋溢着快活的空气。今年长孙皇后身体比往年好了许多,春社便格外热闹,李二陛下一声令下,整个长安城都动了起来,吴家三口都是外星人,不太懂大唐的民间习俗,好在还有个万能的管家陆翁,早几日便安排好了春社祭祀的一应琐事,一大早便安排宅子里两个长得最好看的婢女晨起汲水祓禊,据说这叫“汲水引龙”。
引来的水也不能随便用,陆翁让厨房预备了精致的龙鳞饼和龙须面,和面的水就是一早打上来的井水,龙鳞饼做成龙鳞状,以金箔装饰,龙须面上面的浇头是蛇肉,蛇在民间俗称小龙,也算是龙了。
吴箜:“……”早知道就不用劳烦陆翁一大把年纪到处张罗了,不就是引龙吗?他跟西海、东海龙宫都是熟人啊!三太子还是他师弟呢。
也不知道敖烈和敖青现在过得怎么样了,吴箜盘算着过几天带点东西去看看这两个家伙。敖烈那小子看着混不吝的,没想到还蛮讲义气的,担心自己带着敖青躲藏在长安城中,万一被他爹老龙王知道,到时候来个水漫长安城,反倒连累了吴家和唐长老,干脆带着敖青隐居到了距离长安城二百多里外的秦岭山脉深处,人家摆明了要过二人世界,吴箜这个单身狗也不好意思经常上门骚扰,不过,去看看也好,陆翁忙了这么些天,就是想引一条龙来家里旺旺财运嘛,正好邀请敖烈和敖青来长安城散散心,说不定真能给家里带带财什么的。
正琢磨着要带点什么土特产去秦岭做客呢,隔壁宇文家送来了帖子,说是赵王妃回娘家了,特来邀请吴家赴春社杨柳宴。
这个习俗江簌倒是记得,去年她和老公刚流落到大唐的时候,隔壁邻居见她春社的时候竟然没有娘家人来接,还替她撒了两行辛酸泪呢。此时习俗,二月春社,已经出嫁的女儿会被接回娘家小住,谓之“住春”。寻常人家还好,对于已经嫁入皇室的赵王妃而言,二月春社可能是她一年中唯一一次能正大光明地留宿娘家的机会了,宠女狂魔宇文智及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一大早就让儿子亲自带人去把大女儿接了回来。
女儿头胎就生了个小皇孙,彻底在皇家站稳了脚跟,宇文智及简直比李二陛下这个爷爷还高兴,他觉得这都是吴家送的那棵百子千孙石榴树带来的福气,特意下了帖子请吴家也前去赴宴——按照长安城的习俗,女儿回娘家“住春”的第一餐,一般都是邀请本家亲戚过来,主要是给出嫁的女儿一个和娘家亲戚叙旧、联络感情的机会,此时习俗,出嫁的女儿还是要有娘家做靠山的。
宇文智及邀请吴家赴宴,等于是进一步对整个宇文家族承认了吴家是“自己人”,难怪管家陆翁高兴得眉开眼笑,自家主子先是从商户变成了从八品的承奉郎,如今又和宇文将军成了一家人,大郎还要与圣人面前的大红人唐玄奘结为夫夫,虽然最后一点至今还令陆翁不能理解,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如果吴箜没有与唐玄奘定亲,吴家可能一辈子也别想摆脱商户这个名头。
春二月,除了世家豪富家里有暖房可培植鲜花之外,野外自然生长的花卉还很少,吴家赴宴所带的礼物,都是自家作坊里精挑细选的各色纱花、绢花,之前第一批做出来的仿真花都是没有渐变色的,后来工人们提到了这一点,吴箜又从星网补了一批渐变染色工艺的合成纱,于是,各色精致华丽的仿真牡丹、芍药、月季、绣球、木兰、茶花、桃花、杏花等都被心灵手巧的女工们做了出来,再加工成簪花、摆件等,吴家今天带过去送人的,就是各色簪花。
吴箜还命人将不同的簪花都熏染了相应的花香,本就高度仿真的纱花,配上隐隐的花香,远远看去简直就和真花一模一样。
宇文家的女眷们原本对于邀请吴家这种泥腿子还有些不高兴,毕竟从八品的承奉郎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个芝麻小官,还是个虚职。然而,在看到吴家送来的礼物之后,宇文家的女眷们都沉默了。
这、这不是近来风靡整个长安城的唐家纱花么?
不对!唐家纱花她们也买过,花瓣没有这个精致好看,也没有盈盈的花香味,凑近了仔细观察,甚至还能看到用纤细如发丝的金银线雕琢而成的花蕊!
“小儿与唐舍人闲来无事,便命人琢磨了些花儿与我戴,是我见这花儿实在新奇可爱,不忍独享,便叫人开了两间铺子。”在外人面前,吴妈自然不肯让唐玄奘这个做官的“女婿”背负经商的恶名,干脆自己把事情揽了过来,反正此时的风俗,家中主母打理生计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她生财有道,其他女子羡慕还来不及呢。
果然!一听到那两个赚钱的铺子都是江簌一手经营打理的,宇文家的女眷们都忍不住露出了羡慕钦佩的眼神:宇文家的家底子实在寒酸,哪怕自诩为官家女眷,到吴家的纱花铺子里去,也不敢挑那最贵的,只能选些花样精巧价格又不算高的买来过过瘾,就这还不是经常佩戴呢,都是参加宴会的时候才戴着出去,免得叫人笑话连吴家纱花都买不起。
而方才她们还瞧不起的吴家主母,就这么带着一大箱子价值数千贯的昂贵纱花来参加宴席,这般大方阔绰的出手,瞬间镇住了整个宇文家的女眷。
“干娘。”宇文霓裳过年的时候就开始学说话了,学了两个多月,成效显著,这丫头贼精贼精的,谁对她好她就记着谁,吴妈经常给她带各种好吃好玩的,还会给她漂亮柔软的纱花,小丫头一看到江簌就裂开小嘴巴凑了过来,一声“干娘”叫得咯嘣脆。
江簌果然不负小丫头期待,笑眯眯地从袖中取出了特意为小家伙订制的两朵粉色兔子模样的头饰,那头饰做的十分精巧,兔子身上的毛用的是柔软的山羊绒,兔子眼睛以红宝石打磨镶嵌,一对毛绒绒的耳朵软软地垂在两侧,雪白可爱。
宇文家其他女眷带来的小姑娘们看得眼馋不已,这头饰如此精巧,市面上还从未见过呢。
第136章
“这便是小皇孙吧?真是肥壮可爱!”抱了宇文霓裳一会儿,江簌也没厚此薄彼,又从侍女手中接过预备好的一个礼盒,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副玲珑可爱的金锁,那金锁上镶嵌着大小不等的红宝石,浑身上下都闪耀着银子的光芒。
“咱们家也没甚么好东西,这如意金锁上所镶嵌的宝石,乃是我儿从龟兹国带回来的,不是甚么值钱的宝物,不过图个吉利罢了。”顿了顿,江簌状似无意地解释了一句,“这几块红宝石,据说乃是龟兹高僧所赠。”
哇!!!
宇文家的女眷们眼前一亮,看着江簌的眼神都变了。
之前见江簌拿出这个充满了土豪气息的如意金锁的时候,还有人暗暗腹诽,觉得这个吴家娘子果然是商户出身,毫无家族底蕴,只知道拿银子宝石来充阔气……可现在,她们也想充这样的阔气啊啊啊啊!那可是龟兹高僧亲手所赠的宝物,简直就是高定版的开光宝物!
“这如何使得?如此珍贵……”赵王妃也吓了一跳,别人不知道,她还是隐约听说过一点的,唐玄奘从西域带回来的那些佛门宝物,除了一小部分放在当年收养他的金山寺供信徒们瞻仰之外,绝大多数都献给了圣人。
李二陛下这个抠门的,不知道会不会对太子和魏王几个比较受宠的大方点,反正,他老人家赏赐给赵王的,就只有一串西域来的佛珠,非金非玉,说是甚么菩提子的,反正赵王妃也不信佛,只是觉得那串佛珠看起来完全没有江簌拿出来的这些宝石珍贵。
“如何使不得?咱们两家的关系,还说这些客气话做什么?”江簌笑了笑,又指了指抬进来的那些纱花,“不但是小皇孙,那里面还有王妃你的呢,王妃难得回娘家一趟,咱们娘家人一年到头也没什么能帮的上的,只能让王妃在娘家这几日住得舒心些罢了。”
一番话说得宇文家的女眷们暗暗叫苦不迭。
她们真不该瞧不起这商户家的小娘子的,果真是出身市井,不是一般的难缠。言语间便将她们这帮子亲戚给踹坑里了。
原本她们确实是想趁着赵王妃归宁,看看能不能请王妃娘娘出面求求赵王殿下,给她们家的孩子们寻个出路,宇文家出身行伍,武将家的孩子,出头原本就比文官更难,文官后代既能靠族亲师门推荐,也能参加科考,可武将家除了让孩子们上战场以战功换爵位之外,唯一能走的最快的升职路,便是直接进羽林卫镀金了。
宇文家自从宇文士及没了之后,这样的门路几乎是断绝了,女眷们舍不得让自家孙子/儿子去战场冲杀,便只能来求一求赵王妃了。
赵王再不得宠,毕竟是圣人亲子,这点小事总不会不给他这个面子吧?
江簌左右看看,发现宇文家好几个女眷的脸色都不太好,顿时有些无语:她早猜到这个了,富贵之后荣归故里,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耀,更多的是源源不断的麻烦,别的不说,穷的连饭都没得吃的亲戚们总得接济一番吧?亲戚家的孩子毕业了找不到工作,你能不帮个忙?还有更过分的觉得老家的路不够宽,还要你出钱帮忙修路呢。
江簌不会觉得亲戚之间互相帮忙有什么不好,只是看不上那些但凡亲戚发达了,就觉得亲戚出钱出力帮他们都是理所应当的,凭什么啊?人家赵王妃是吃你们家大米长大的啊?还是她出嫁的时候你们陪嫁了金山银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