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

+A -A

  第5章回府(中)

  果然,第二日一早,玉黎正从寺院后面的竹林里散步回来,在小径上就碰到了前来找他的智雪,智雪一脸喜色,有灵气的双眼满是光彩:

  “玉黎!你怎么还在这呢?玉府派人来接你回去啦!”

  玉黎愣了愣,但很快恢复了平静,毕竟他早已料到这个结果了。他笑道:“急什么,该来的总归会来的。”

  “但是你不是很渴望回去吗?怎么也不见你高兴?”智雪一边和他一起走回去,一边同他说话。

  玉黎闻言,脚步滞了滞,随即轻声笑了笑,没说话。

  渴望回去吗?是的,他渴望回玉府,然而他并非渴望玉府众人的亲情恩宠,他渴望的,是报复那些在前世哄骗自己、欺瞒自己、将自己视作猪狗草芥一样践踏的所谓亲人!

  一旦回去,也许等着他的是无法修改的命运,也许便是与前世截然不同的一生……但若不曾试一试,他如何甘心?

  最坏的结果,左不过再死一次罢了!

  他想至此,目光愈发坚定,毫不停留地往自己所住的厢房走去。

  两人走到玉黎的厢房处,便看见有一个穿着华贵的中年男子站在门口,身后跟着一个小厮,一旁,光明寺的主持慧云大师正与他二人说话,见玉黎来了,三人的目光都朝他投去。

  只见一个穿着粗布麻衣的少年,身量不高,但身材挺拔,长相有些过分的俊俏,乃至于有些阴柔的漂亮了,不过他的气质却不浮艳,也不粗野,倒有些文质彬彬,一双漂亮的鸳鸯清眼更是流露出宁静淡泊的气质,通身的气派仿佛不是从小长在乡野小寺中,倒像是养在高门大户里似的,只不过穿着实在是寒酸了,这衣裳,玉府的一般下人也是不穿的。

  玉黎十分镇定地任由来人打量,全然没有任何惊慌失措或者紧张的表情,一边朝着三人走去,走近了,先是朝着慧云大师打了个揖:“主持师父好,不知这一位是?”

  他自然知道面前这个人是谁……冯安,玉府的管家,一般百姓见他的穿着,定然会以为他是什么大人物,不过事实上,他不过是玉府的管家罢了。

  慧云大师便为他介绍道:“玉黎,这是玉府的管家,冯管家。”

  冯安今年应该有四十二岁了,长相普通,只有一双眼睛泛着精光,他是从玉黎的祖父玉之焘在世时就进玉府了,整个人就像泥鳅一样滑不溜丢,如今在玉府是秦氏当家,他就唯秦氏命是从,前世时,没少给玉黎下绊子。

  他见玉黎不像是扶不上墙的的、见不得世面的人,因此态度早已是极其客气了,笑着对玉黎行了个礼,道:“老奴见过三少爷,三少爷一晃这么大了,老夫人可一直念叨着您呢!”

  若是前世的玉黎,听到这话定要感动得无以言语,但此时的玉黎,又怎么会不知道老夫人到底是因为什么才“念叨”他呢?因此,他做出一脸喜悦的样子,道:“可是真的?我也极想念祖母和爹爹的,知道祖母和爹爹定然还记得我。”

  冯安听了,笑了笑,道:“老奴此次,正是来接三少爷回玉府的,老太太、老爷和夫人都吩咐下来了,叫老奴好生接三少爷回去,路上不得有半分的差池,否则老奴便是有是条命,也不够抵的!”

  玉黎面上专注听着,表情是恰到好处的喜悦和受宠若惊,可心里哪听得进他半句的鬼话?又问道:“冯管家,玉黎多嘴问一句,这回去,是回去住几天?”

  冯安一听,面上露出些红色来,像是尴尬地笑道:“三少爷这是说哪里的话!三少爷原就是玉府的人,哪里还有住几天再回来的道理?此次回玉府,便是不再回来了。”

  “哦!”玉黎面上又露出几分喜色,随即面色一转,却又问道,“怎么祖母和爹爹突然要接我回去?”

  冯安一早就想好了说辞,因此立刻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道:“唉,也怪那相士,多嘴巧舌的,老太太本就是不愿送三少爷走的,三少爷不在府中这几年,老太太天天念叨着三少爷,说不知三少爷如今如何了,长成什么样了……近几日老太太身子不爽利,夜里做梦又梦见三少爷害了病,朝她叫祖母,她便说管不得这许多了,因此跟老爷说了这事,老爷也早已有此心思,故而立刻同夫人商量,派老奴来接三少爷回去。”

  玉黎闻言,面上佯装感动不已,可心中却是冷笑连连……我是不祥人的时候,你们毫不犹豫地将我送走,可我变成福星了,你们又眼巴巴地接我回去,难不成血缘亲情在你们眼中,当真一文不值?

  不过也是,这些人心中,除了玉府的前程、自己的荣华富贵,还容得下什么呢?

  冯安见玉黎被自己哄动了,心中不免想道:毕竟还是十三岁的小孩子,这样一哄,便轻易信了。他对玉黎道:“既然如此,三少爷赶快收拾东西吧,老奴先去寺中捐些香火钱,稍后再来接三少爷。”又让身后的小厮将几套衣物呈上来,道,“这些衣服是夫人吩咐了让三少爷换上的,三少爷换了再走吧。”

  玉黎看了一眼,道:“多谢,玉黎省得了。”

  见冯安与慧云大师走了,玉黎这才拿了小厮手里的衣物,和智雪一起进了房里。

  智雪阖上门,对玉黎道:“玉黎你瞧,确实是来接你了,还给你带了新衣裳!”说着,眼睛看着那新衣裳,露出歆羡的神色来,“多好的料子,我连见都没见过!你快换上,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你穿上,定然更好看哩!”

  玉黎在前世嫁给萧谨言之后倒是见过不少好料子,对于这料子也不看在眼里,只说:“这不过是收买人心的把戏罢了……好了,你先去换身打扮,将幞头戴上,等到了玉府,记得改换称呼。”

  “省得,那我先去了,你也赶紧收拾收拾!”智雪说着,笑着去了。

  玉黎看了眼桌上放着的三套华贵的衣裳,幽幽一笑,却并不打算换上……秦氏想亡羊补牢,以为他玉黎见了这些衣服定然喜滋滋地换上,这样就能让老太太以为她并未苛待玉黎,一直有银两送去,可他偏不如她的意,而且,他非但不穿这三件衣裳,他还要穿得特别寒酸……

  现在穿的这身衣裳,就是料子极差,且补了又补,一看就知道是贫寒下等人家的孩子……他今早特意挑了这一身换上的。

  他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行李,没有费多少功夫,原因一自然是因为他早就知道玉府今日会来接他,因此早已有所准备,另一原因也是因为他本就没有多少家当的缘故。

  他知道衣裳等日常用品是没多大用处了,到了玉府定然会有更好的,因此几乎都没怎么带,只带了一些相对贵重或者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安放得最好的,便是他先前抄的五十多卷佛经……这东西,到时候用处大着呢。

  准备停当,他便出了门,外面站着等他的小厮见他没有换上新衣裳,显然有些疑惑,问道:

  “三少爷怎么不把新衣裳换上?这可是夫人特地为您准备的。”

  玉黎笑了笑,俊俏的小脸仿佛带着天真:“可母亲都未曾见过我,怎么知道我的身量呢?”

  小厮连忙说:“二少爷与您一般大,夫人吩咐了制衣师傅按照他的身量做的,也许有差,不过这也算是夫人的一番好意。”

  玉黎闻言,唇角的弧度就有几分讽刺了……二少爷指的是玉府二房,李老太太的二儿子玉章曲的儿子玉海,玉海与他年纪相同,但玉海有些虚胖,穿的衣裳一般同年的少年都会不合适……你瞧,秦氏安得什么心:她既要叫老太太知道她不曾苛待自己,又要让他出丑,让老太太和玉章辞看不上他。

  他依旧保持着笑容,脸上甚至带了几分欢喜和腼腆:“母亲的好意我自然是知道的,但那衣服瞧着特别好,我从未见过这么好的料子,我舍不得穿……”

  小厮见他如此,面上虽不显,但心中到底有几分鄙夷:他是管家冯安的得力徒弟,跟在冯安身边久了,什么样的好东西没见过?心想,我家大少爷平常穿的,都比这好十倍去,这三少爷也太没见过世面了,到底是乡野小寺里长大的,如此上不得台面。

  玉黎见到小厮眼底的鄙夷,不过并不觉得有什么。他将行李交给小厮,自己前去拜别平时照顾他的慧空师父和主持慧云大师,慧空师父本舍不得智雪走,但他毕竟真心喜爱智雪,觉得他尘缘未了,亦不希望他在乡野小寺中蹉跎一生,因此便舍了他让他跟随玉黎一同去,还嘱咐玉黎好好照顾他,若是实在不行,便将他再送回光明寺。

  玉黎自然一一答应,且在心中想道:此一去,他不仅要给自己换个活法,更要给智雪挣个出路!

  冯安出来见到玉黎,见他不曾换上新衣裳,自然也问了原因,玉黎又拿方才的借口回对他,冯安与方才的小厮反应有点类似,不过他的鄙夷隐藏得更好些罢了。

  一切准备停当,玉黎和扮作他随侍的智雪便要乘马车去京都玉府了。

  慧云方丈、慧空师父等人都出来送他们,玉黎情真意切地与他们道了别,这才上了马车。智雪并未深想自己此一去会有什么样的遭遇,也不曾料到自己未来的命运会如何,因此不曾有太深的离愁别绪,兴致勃勃地上了马车。

  冯安和另一个小厮在前面稍小的马车里,他们的马车先行,玉黎和智雪的马车便也跟了上去。

  马车辘辘远去,玉黎撩起帘子,最后看了一眼光明寺和这宽阔的天地,随即毫无留恋地放下了帘子,唇角勾起一抹幽幽的弧度,眼神带着嗜血的光芒……

  玉府,我终于要回来了。

  第6章回府(下)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马车就进了京都城。

  智雪在一旁掀起帘子看,极是惊喜,于他而言,这些都是从未见过的,他都不知道,原来京都的街道如此之大,原来京都如此的繁华热闹,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就好像乡下逢年过节一样。更何况,京都的百姓们穿着打扮都比乡下要好,琳琅满目的商品,更是在乡下见也未曾见过的。

  智雪看得目不暇接,一边还叫玉黎去看,但玉黎在此生活了五年,怎么会不知道?因此也兴致缺缺,便一边应答,一边将入了玉府之后需注意的事交代给智雪。智雪虽然单纯,但为人聪慧,一点就通,将这一切都默默记在了心中。

  过了约莫小半个时辰,马车终于在一恢宏大气的府邸前停了下来。

  玉黎坐在车中,也不着急下车,等着冯安和小厮来请他。

  “三少爷,到了,请下来吧。”冯安亲自掀开帘子,请他下来,眼见他安稳不动,面上带着微笑,心中不免有几分惊讶……若是换了其他十三岁的少年,一路这样进来,要么是兴奋得按捺不住,要么是紧张怯怕地不敢下来,但这位三少爷竟这样镇定自若,到底是装的,还是果真如此?

  智雪先下车,然后在外面服侍他:“少爷,请下车吧。”

  玉黎这才缓缓下了马车。他抬头看了看那熟悉的“玉府”牌匾,眼中闪过一抹恨意,随即低下了头,跟着冯管家目不斜视地进了玉府。

  玉府颇大,院落有五进,第二进方为正厅,进去时可见两旁樟树与桂树参天而起,极是古朴。走了一箭地,这才真正到达正厅,正厅方正,长宽各十步许,家具一应俱全。

  玉黎对玉府已是十分熟悉,故而不曾四处看,智雪被玉黎点拨过,因此亦乖巧地低首跟在他身后。

  周围的下人见二人虽穿着寒酸,但走路行为却是十分稳重,不像是乡下来的,因此本来存着看笑话的心思也敛了。再加上玉黎自带一股主子的贵气,这些人倒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打量他。

  “三少爷,老爷此时上朝还未回来,老奴带您先去东院见过老太太和夫人。”冯安道。

  “烦请冯管家带路。”玉黎点点头,跟着冯安一起往东院走。

  老夫人李氏住在东南院,夫人秦氏和玉章辞便住在正房,几个姨娘和小姐便在东北院,二房住在西北边,长子玉玄和庶出的双生子玉赤玉炎则住在西南院,南北之间皆隔了游廊,东西之间则隔了正厅和后花园,如此安排,也是为了要避嫌的缘故。

  几人到了东院,一进院子,便见一个老嬷嬷站在门口,玉黎认识她,她是玉老夫人娘家带来的陪房丫头,唤作杜若,在玉老夫人跟前伺候了一辈子,因此在玉府很是得脸,连玉章辞和秦氏都要给她三分脸面的,玉章辞和秦氏叫她“若姑”,小一辈的则要唤她若嬷嬷了。

  她见冯安带着两个少年进来,不由得打量起走在前头的玉黎来,见他长相有六分像母亲柳氏,四分像玉章辞,甚是俊俏漂亮,但是他目不斜视,走路端正安步,没有半分跳踯摇晃,连衣、裳的下摆都未曾有大幅度的飘动。

  她心中不免有几分欢喜,心想道,这位小少爷虽然从小送去乡下,但人品相貌却是不错。

  “这位便是三少爷。”冯安朝杜若道,“三少爷,这是杜若嬷嬷。”

  玉黎忙朝她笑了笑,恭敬道:“嬷嬷安好。”

  若嬷嬷亦忙道:“三少爷可算来了,老夫人一个早上就念着盼着,总算是把三少爷盼来了。”说着,掀起帘子让玉黎进去,“三少爷快进来吧,老夫人和夫人都等着你呢。”

  玉黎点点头,回头示意智雪在外头等着,自己忙进去了。

  一进去,便见玉老夫人穿着紫色万寿纹的秋衣,头戴紫绣抹额,歪在榻上,她今年五十六的高寿,不过保养得宜,平常又养尊处优,因此倒看不出真实年龄。坐在她一侧的乃是玉章辞的原配夫人秦氏,秦氏乃秦国公秦桓的长女,不算多花容月貌,但虎将之女,因此有几分男子的英气,只是嫡母正室做得时间久了,未免有些尖刻戾气,因此面上显得有几分刻薄之相。

  坐在两人下首的是二房裘氏和两位姨娘张氏和赵氏,这几人在玉府地位不高,尤其是两位姨娘,算不得什么正经主子,因此方才若嬷嬷连提都不曾提到。

  玉黎一进去,见到祖母李氏,免不得红了眼睛,面上像是甚是委屈、哀伤似的,随即立刻拜倒在李氏跟前:“孙儿拜见祖母,给祖母请安了!”

  李氏见玉黎一副可怜见的模样,语气又甚是恳切,便是别的孩子也触动恻隐之情,更不用提是自个儿的孙儿了,因此忙起身去扶他,将他抱在怀里:“我的好孙儿,你总算回来了!”

  玉黎心中半分感动也无,只是面上仍是哀伤的模样:“孙儿不孝,连累家门,又不能在祖母和爹爹膝下尽孝……”

  “可别说这些了,如今回来就好。”李氏拿帕子给玉黎拭了泪水,道,“我苦命的儿,你生身的娘去得早,又自小被送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重生之琢玉 分卷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