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二十二史
第二十九章二十二史
众人心里都想今晚这事实在蹊跷,便都沉默着各想各的心事向外走着。路秉却走到常烈身边道:“侯爷,下官有几句话要说。”
常烈知道路秉现在说的一定是要紧事,便对身边的太监道:“给我找间清净的屋子。”两人进了乾清宫偏殿的一间屋子后,路秉道:“侯爷,下官想,掳走严大人的定不是徐祖辉。严大人是三殿下老师,最疼的也是三殿下。即使严大人一时没有明确表态支持三殿下做太子,也依然是三殿下以后最大的助力。这道理徐祖辉不会不懂,他怎会掳走严大人,自断臂膀呢?”
常烈道:“陆大人说的有道理,依陆大人看,这事是谁做的呢?”
路秉道:“侯爷细想,如果严大人真的遭遇不测,或就此下落不明,徐祖辉必定被皇上严惩,那这个结果对谁最有利呢?”
常烈道:“你是说……大殿下?”
路秉低头不语。
常烈道:“刚才怎么不和皇上说?”
路秉道:“大殿下是皇上长子,下官无凭无据,怎么敢信口胡说呢?”
常烈道:“说的也是,这样吧,你暗中派人去查,如果大殿下以后怪罪……有我呢。”
路秉躬身道:“谢侯爷。”
十日后,乾清宫赵楹书房,赵楹将一个茶杯摔在地上,对跪着的常烈和路秉道:“已经十日了,一点消息都没有吗?”
路秉只是跪着磕头,不敢申辩,只有常烈道:“皇上息怒,臣和路大人已经查到了一点眉目,只是还没有确凿的证据,所以不敢和皇上禀告。”
赵楹皱眉道:“查到什么就说,错了也不要紧。”
常烈道:“这十日,路大人一直在严密监视大殿下和二殿下,并派人暗中随意和两位殿下的亲卫结交。已经查到,严大人失踪当日,大殿下的亲卫中有二十几人当晚确实去做了些密事,但具体什么事,那些人却不肯多言。臣和路大人也是想多收集些证据再禀告皇上。”
赵楹沉吟道:“是炜儿,如果直接把他抓来,那他手下的人可能会狗急跳墙……”
常烈道:“是,皇上,臣和路大人也是有此担心,所以臣想了一个主意。只是……要委屈皇上些。”
赵楹道:“都这个时候了,还说什么委不委屈?讲。”
常烈看了路秉一眼,路秉便向赵楹磕了头告退。常烈向赵楹道:“臣斗胆,请皇上在大殿下面前装一场病,这样可以看看大殿下的反应,以便确定严大人的下落。”
赵楹冷笑道:“这逆子还会在乎我生死吗?好,朕就看看他能做到哪一步。”
次日,赵楹没有上朝,从乾清宫传出的消息是赵楹病重不起。几位皇子和各宫妃嫔去乾清宫寝殿探望,严霜都以赵楹刚吃过药正在休息挡了回去。独独赵炜去的时候,严霜对赵炜低声道:“大殿下轻着些脚步进去看看皇上吧。”赵炜点点头,心想严霜还是给乐他这个大皇子一点面子。
赵炜走进赵楹寝殿的卧房,见赵楹面朝里面躺着,似乎睡得很不安稳,嘴里又含糊的说着什么。赵炜走到窗前,探身看到赵楹脸上满面的潮红,赵炜用手轻抚上赵楹的脸庞,触手竟是滚烫。赵炜侧耳细听,赵楹嘴里竟反复念着“严鸾,严鸾……”
赵炜在床前站了片刻,便转头退了出来,走到赵楹平日喝茶休息的一个小塌前,看见榻上的小几上放着一沓纸,赵炜拿起来看了看,每张纸都横七竖八的写满了大大小小的“严鸾”两个字。
赵炜走出乾清宫赵楹的寝殿,却并没回自己的毓庆宫,而是只带了几个贴身随从出宫去了京城西郊的一个小院里。赵炜进了院里,一个中年模样的人迎了出来,道:“殿下怎么来了?要是让人看到……”
赵炜打断道:“没事,老李,我多留意就是了,那人还好吗?”
老李道:“他一直很平静。前些日子他要的书和笔墨纸砚都给他拿过去了,还有换洗衣物和浴桶每日也都给他准备好的。”
赵炜点点头,道:“你去把他眼睛蒙起来,我想见见他。”
老李道:“还是不要了吧,他听出殿下的声音怎么半?”
赵炜道:“不要紧,我把要说的话写下来,由你转述就是了。”
赵炜见到严鸾果然如老李所说的面色很平静,穿的也很干净清爽。
赵炜在纸上写道:“严大人,可否写几个字给皇上报个平安?”
严鸾听到进屋的是两个人,又听到有人写字,然后便是老李的声音:“严大人,我主人问你可否写几个字给皇上报个平安?”
严鸾微微皱眉道:“皇上病了么?”
赵炜在纸上写道:“是的,大概是忧思成疾。”
严鸾道:“不知阁下想我写些什么?”
赵炜写道:“严大人随便写几个字吧,让皇上安心就好。”
严鸾道:“好,尊驾请出去稍等,我现在就写。”
赵炜出去后,不到半炷香,老李便拿了一张纸出去,赵炜接过看到上面只有七个字:臣平安,皇上勿念。
老李笑道:“这个严大人果然乖觉,我还担心他会在信中藏什么暗示。”
赵炜道:“他知道,若说得多了,这信就到不了父皇手里了。”
半个时辰后,严霜几乎是跑着进了赵楹的卧房,匆匆见了礼,便把一张纸呈到赵楹的面前,喜道:“皇上,这是玄武门侍卫在门外拾到的,奴才认得,这是先生的笔记。”
赵楹拿起那纸看了看,见那纸颇为平整,墨迹又新,是当日写的无疑,心里便定了许多。
曹小川走了进来,禀道:“皇上,侯爷和路大人说有要是奏报。”
赵楹道:“让他们进来。”边说着边从卧房走出,坐到日常接见近臣的暖阁里。
常烈和路秉进来见了礼,常烈道:“那信皇上见了吧,刚才路大人的手下一直跟踪大殿下到西郊的一个小院里,看来严大人被关在那里无疑。”
赵楹道:“院内的情况你们了解了吗?”
路秉道:“回皇上,臣之前怀疑的几个地方,其中就有这个院子。院子里面的人都很谨慎,本来看不出什么异常。奴才之所以会怀疑,是因为前几天有一个练武模样的人去书店里买了一套二十二史(故事背景在明初,所以我去掉了元史和明史)。我的一个下属觉得奇怪,就一路跟踪,那练武的人进的就是这个院子。”
赵楹冷笑道:“看来严大人倒是很有闲心。”
☆、第三十章庶出长子
路秉道:“是,后来臣终于辗转买通了院里一个伺候严大人起居的小厮。据这小厮说,严大人衣食无缺,而且每日都由他贴身伺候穿衣洗漱等。不过,这院里有一口井连着地下的暗河。院里的人得了严令,院外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就会有人将严大人推入井中,暗河涌动将严大人及他所有衣物笔记带走,当真是一丝痕迹都不留。到时院内所有人都会一口咬定不曾见过严大人。皇上细想,大殿下是皇上长子,若没有确实证据,谁敢定大殿下的罪呢?”
赵楹气得握紧龙椅的扶手,道:“这个畜牲!等朕救出严大人,非把小畜牲活寡了不可。”
常烈道:“我和路大人商量过,最好想一个法子,让大殿下主动把严大人带出院子才好。”
赵楹沉吟道:“朕知道了,先别轻举妄动,让朕想想。”
到了傍晚,便从乾清宫传出消息,赵楹病情加重,已经一整日不曾用膳。几位后妃及皇子去探病侍疾,严霜依旧是全挡在外面,只把赵炜带到里面,低声道:“大殿下,皇上吩咐了,只想见您。”
赵炜走进赵楹的卧房,见赵楹倚靠在龙床上,曹小川喂了赵楹一碗汤药,赵楹刚喝进嘴里便一滴不剩的都吐了出来,并剧烈咳嗽起来。赵炜快走几步,顾不得见礼,便一把抱住赵楹,一边让他倚靠在自己身上,一边在赵楹后背轻拍着。赵楹一向对儿女冷淡,赵炜在心里轻叹,长了十八岁,和父亲如此亲近,还是第一次。
赵楹挥手,命严霜和曹小川下去,又指了指床边,让赵炜坐在那里。歇了一会儿,把气喘匀了,才道:“炜儿,朕可能不行了,以后咱们大燕国(《雨魄云魂》原文中没有朝代,有很多亲亲分析过,说是明朝,我也认同,只是没个国号真的不方便,既然文中皇家姓赵,那我就把国号定为大燕国吧。),就要靠你了。”
赵炜自然听得出这话的意思,多年夙愿就要实现,不由得心跳加剧,面色潮红,口中却道:“儿臣听说今日有严大人的亲笔书信被送到宫门,看来严大人无恙,父皇且放宽心,严大人一定会平安归来的。”
赵楹摇头道:“谁知道那书信是何时写的呢?炜儿,你是家中长子,有很多事你都是亲见的。离了那个人,朕真的……炜儿,朕打算立你为太子,由你监国。朕好安心去找他,若找不到,朕的命,也不久矣了。”
赵炜忙道:“不会的父皇,不会的,严大人近日必可回来的。儿臣是庶出,怎能做太子之位?”
赵楹道:“炽儿的舅舅一直不肯说出严大人下落,朕怎会立炽儿。好了,朕意已决,你先出去吧,朕想躺一会儿。”赵炜扶赵楹躺好,又掖好被角,才放轻脚步走出去。
赵炜走进西郊小院,仍是让老李将严鸾的眼睛蒙上,才走进严鸾日常起居的小屋。
老李道:“严大人,我主人说,如果现在放你出去,你可不可以不要说出幽禁你的人是谁?”
严鸾道:“我确实不知阁下是谁。”
赵炜点点头,老李道:“严大人,请跟我出来吧。”便拉着严鸾的手臂往外走。走到门槛处,老李自己迈过去,却忘了提醒严鸾。严鸾在门槛上绊了一下,便向前跌去。
赵炜忙一把扶住严鸾,脱口而出道:“严大人小心。”
严鸾被赵炜扶着没有摔倒,头却蹭到了赵炜的肩上,蒙着眼睛的布就蹭掉了,严鸾一抬头,正对上赵炜的眼神。
老李愣了一下,便道:“大殿下快走,这人留不得了,我来料理。”
赵炜顿了一下,对老李道:“你先出去,我和严大人说几句话。”
老李出去后,赵炜将门关好,才对严鸾道:“严大人不必担心,我不会做伤害严大人的事情。”
严鸾点头道:“我知道,这十几日大殿下都对我礼敬有加,我心里很感激。”
赵炜道:“严大人出去后,恐怕我性命就不保了,所以我心里有几句话,想和严大人说说。”
严鸾道:“大殿下放心,有什么话尽管直言,我一定尽力保殿下的周全。”
赵炜摇头道:“以父皇的性子,必不会饶我,严大人也不必为我为难。”想了一下,又道:“之前在武汉王府,我有一日见严大人在湖边教三弟读书,父皇走过来,问了三弟几句。三弟年幼,有些他答不出,严大人便笑着提示他。父皇走后,三弟便拉着严大人的衣袖先生先生的撒娇。我长这么大父皇从没过问我的功课,那天我简直对三弟嫉妒的发狂。然而我心里知道父皇并非特别喜欢三弟,都是因为您在那里的缘故。所以我心里一直想,如果我是您的学生就好了。我……今天能叫您先生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