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怀信道:“苏举是代简王赵桂侧妃的侄子,他是新泰十一年捐的这个正五品杭州知府,之前既没经过科举,也没任何为官的经验。”
赵楹对严鸾和吕观道:“起来说话。”待二人起身,又对严鸾道:“赵桂一向不太将你们六部放在眼里,尤其和你的齐平公府素有过节,干嘛还帮他隐瞒?”
严鸾道:“自皇上堂侄围城之后,又有廉王谋逆,宗室诸王已经人心惶惶。若再查办代简王,臣怕天下人误会,皇上初登大宝,便容不下同根手足。此事都是臣自作主张,请皇上治臣擅专之罪。”说完,又要跪下去。
赵楹道:“行了,别跪了。你和伯念出去吧,朕和云诺说几句话。”
严鸾和吕观刚出昭仁殿,吕观便道:“灵安,皇上似乎有些不高兴。”
严鸾道:“皇上当过十年摄政王,对官场的事明白的很,不会深究这事。再说皇上生气也是气我,你放心,没你的事。”
吕观笑道:“外面的传言也真是可笑,竟说皇上凡事不问,一应大小政事都是你主理……”说到这便不再说下去。
严鸾道:“继续说啊,还有什么?”
吕观知道说错话,也只有勉强笑道:“不管什么传言也是假的,否则咱们还用提心吊胆的跪了半天,回皇上的话么?”
严鸾叹口气,道:“你既知道是假的,以后别再说了。”
严鸾和吕观出去后,赵楹对陆怀信道:“你对耿莲说,朕会派一个钦差去海宁查问她父亲的案子。”
陆怀信答了是,又笑道:“不知皇上要派谁做这钦差呢?”
赵楹笑道:“先不急说,你去安抚下耿莲,让她先回海宁,稍后自然会告诉你。”
晚上严鸾回府用过晚饭,便有小厮报进来,说皇上到了。严鸾迎出去,见赵楹已经到了院门,后面跟着陆怀信。严鸾给赵楹见了礼,几人一起走进了与卧房联通的东暖阁。
赵楹坐到榻上自己平日常坐的位置,见严鸾一直站着,便笑道:“坐吧,平日来你这都是随便的很,今儿也就多了一个云诺,还是你府里的人,不用拘着吧。”
严鸾道:“皇上,云诺是朝廷命官。”
陆怀信走到严鸾身边,搀着严鸾坐到榻上赵楹的对面,笑道:“老爷快坐吧,不然皇上要把我撵走了。”
凤鸣上了茶,刚要下去,赵楹道:“你先别走。”又对严鸾道:“想不想出去走走?”
严鸾一愣,道:“去哪?”
赵楹道:“江南。”
严鸾笑道:“杭州?”
赵楹点头,笑道:“你做钦差,我给你当师爷怎么样?我和叶孟春只匆匆见过一面,他应该不认得我。另外再带上云诺、凤鸣就可以了。”
陆怀信笑道:“皇上做师爷,我就只能做小厮了。”
凤鸣也笑道:“反正我到何时也是丫头。”
严鸾对赵楹道:“也不是什么大案子,还用亲自去一趟么?”
赵楹道:“‘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赏赏西湖,也不错。”
严鸾道:“皇上想去,那便去吧,只是安全的事马虎不得,带上洪白好些。”
赵楹笑道:“也行。不过你这钦差大臣出巡江南,排场可也不能小了。”
赵楹和严鸾将手头的事安排好,五天后,钦差大臣严鸾严大人的大队车马便出了京城。
一路无话,这日到了杭州,浙江巡抚叶孟春、杭州知府苏举已经带着一众官员迎出了城外。
叶孟春一见到严鸾便满面堆笑着深施一礼,道:“严大人,好久不见。国公爷一路加官进爵,可还认得老友么?”
严鸾笑道:“既说是老友,怎不按旧时称呼?叫我灵安就好。”
叶孟春笑道:“那时大人是侍郎,下官是知府,虽说大人的品级比下官高,但下官厚着脸皮叫大人的表字也说的过去。如今您已是当朝首辅、又是一等镇国公,下官若还叫您的表字,那就太轻狂了。所以还是叫您严大人自在些。”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在重看《毕打自己人》,社长和老总那种爱情就是我理想中的爱情。在每天的相处中一点一滴的互相了解,互相欣赏。
☆、番外江南查案第三章巡抚知府
番外江南查案第三章巡抚知府
严鸾看了眼身边的赵楹,对叶孟春道:“这是我的师爷,姓木,名安,字平阶。”又对赵楹道:“这是浙江巡抚叶大人。”
叶孟春抢着先和赵楹抱了拳,又伸手拉住赵楹的手,笑道:“平阶兄,以后咱们多亲近亲近。”
赵楹也笑道:“我才是要多蒙叶大人关照呢。”
严鸾又对陆怀信道:“云诺,见过叶大人。”
陆怀信躬身道:“下官陆怀信见过叶大人。”
叶孟春笑道:“云诺你快别多礼,如今朝中上下谁不知道严大人身边有个文武双全、精明强干的信小爷呢。说起来我与令尊还有一面之交呢,令尊可安好?”
陆怀信笑道:“家父安好,劳叶大人记挂。”
严鸾对叶孟春道:“仁泉你别把他小孩子夸坏了。”
杭州知府苏举也过来给严鸾见礼,但是态度明显有些敷衍。其他官员也一一见过礼后,众人便簇拥着严鸾等人进城来到巡抚官邸。
叶孟春早已安排了宴席,一共四桌,主桌上则只坐了赵楹、严鸾、陆怀信、叶孟春、苏举等几人。
众人坐定,叶孟春对严鸾举杯,笑道:“严大人,您这次来,下官知道,是奉了皇命的。下官的身家性命、仕途前程、乃至一家老小,都在大人一念之间了,下官敬您一杯。”
严鸾举杯,笑道:“皇上让我来,我也就是给皇上跑跑腿,仁泉你是封疆大吏,你的事那是要皇上钦定的。”
苏举笑道:“严大人何必客气,谁不知道皇上对大人是言听计从呢?我也敬大人一杯。”
严鸾笑道:“鹏程你太抬举我了,大家同饮吧。”
桌上人都把酒喝了后,叶孟春对严鸾道:“鹏程的话也不算夸张,这些日子下官上的折子,都是只有严大人的票拟,皇上或在上面写‘知道了’,或是干脆没有朱批。大人如今的恩宠,可是自我大燕开国以来没有过的隆恩啊。”
严鸾道:“皇上一向勤政,每件折子都是必看的。没有朱批,说明皇上觉得仁泉你办事稳妥,皇上便不必费心对你指点什么了。”怕太冷落赵楹,便给赵楹夹了个螃蟹,道:“三爷,这道蛋黄青蟹不错,你尝尝。”
赵楹端起碟子凑过去接了,道:“谢老爷。”
叶孟春和苏举交换了一个眼神,都觉得两人的相处有些奇怪。叶孟春便笑道:“严大人和平阶兄之间这么客气?”
严鸾道:“平阶行三,我府里人都叫他三爷,我也跟着叫惯了。”
赵楹对叶孟春笑道:“叶大人身居高位、又比我年长,直接叫我平阶就好。”
这时上来了一道湖北菜卤水牛蛙“辣的跳”,叶孟春对严鸾道:“下官怕大人吃不惯杭帮菜,特让他们做了这道湖北名菜‘辣的跳’,大人尝尝。”见陆怀信半天没说话,又对陆怀信道:“云诺,你也尝尝。”
陆怀信笑道:“不必了,我家老爷不喜欢我吃辣。”这话的暗示意味太明显,陆怀信说完,全桌的人就都有些愣了。
严鸾冷着脸道:“你喜欢吃就吃,不喜欢吃就不吃,哪那么多话?”
陆怀信夹了颗龙井虾仁,边递到严鸾的碟子里,边笑道:“奴才说错话了,老爷别生气。”陆怀信的神态表情、语气声调、再加上貌若潘安的一张脸,更加坐实了所有人对严鸾和陆怀信之间关系的猜测。
赵楹用筷子将陆怀信的虾仁挡开,道:“我离老爷近,给老爷夹菜也方便,不必劳动信小爷了。”
陆怀信将筷子上的虾仁自己吃了,似笑非笑的道:“那是,谁有三爷你离老爷近呢?”话里便透着一股酸气。
桌上众人看着赵楹、严鸾、陆怀信三人,都露出一副了然的表情。
严鸾憋着气,心道自己是抽了什么疯才答应赵楹以这种身份来杭州。
苏举之前已经听说了陆怀信将世子赵烁腿打折的事,这时自然不会放过奚落陆怀信的机会,便笑道:“原来陆大人是严大人的奴才,做严大人的奴才就能做到正五品,可见朝中传说齐平公府权势熏天,所言不虚。”
陆怀信笑道:“是啊,我是我们老爷的奴才不假,但我也是新泰十一年科考的二甲第七名。听说苏大人也是新泰十一年来杭州做知府的,那咱俩算同年啊,不知苏大人你是第几名呢?”
苏举的脸瞬间涨得通红,憋了半天,不知如何应对。
赵楹这时笑道:“只会读书写八股文,不就是书呆子么?苏大人一定是仿若汉代贤达,以孝廉出名,才被举荐到杭州这江南繁华地来做知府的。”
苏举向赵楹投来个感激的眼神,道:“还是平阶有见识,怪不得是严大人最器重的人呢。其实以平阶这般人品学识,严大人就应当举贤不避亲,让平阶为朝廷效力才是。”
严鸾道:“鹏程你说的哪里话?朝廷选拔人才,自有一套固定规程,岂是我一人能决定的?”
苏举笑道:“严大人何必客气,如今谁不知道,正三品以下的官员任免,皇上是连问都不问的,全权交由严大人处置。”
不等严鸾说话,陆怀信便笑道:“苏大人消息好灵通啊,在京里有亲眷就是不一样。”
这话等于变相承认了苏举的话,严鸾瞪了陆怀信一眼,道:“人事任免是朝廷大事,吏部也只能给皇上个参考,皇上岂会不问?”
叶孟春看出严鸾不高兴,忙打圆场道:“是了,皇上和大人是君明臣贤,自然能使天下英才俱为我大燕效力。鹏程之前找了一个唱曲唱的极好的孩子,大人听听曲儿吧。”
叶孟春话音刚落,便有下人领着一个十六七的少年进来。那少年对众人施了一礼,便自弹琵琶唱了起来。
那少年唱的越调小曲,严鸾几人都听不懂,赵楹便用武昌话对严鸾道:“这孩子的曲儿唱的不如楚离。”
作者有话要说:下一章要写到赵楹、严鸾、陆怀信说武昌话,所以我先捋一下时间线(其中有我的猜测):
严鸾生在武昌,长在武昌。18岁遇到赵楹,19岁去京城赶考,22岁被下诏毓。22--32的十年间就是《雨魄云魂》原文故事发生的十年。32--35的三年和赵楹在武昌生活,所以严鸾的武昌话肯定是没问题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